了蕴大师以佛家《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几句经文开场,诵道“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佛家经文艰涩难懂,不过其中佛意浓重,初闻者虽说不出道理来,却也能领悟一二。
众人听罢,不禁感到疑惑“五蕴皆空和报德报怨又有何关系?”已有人低声道“这老和尚每天讲经,怕是跑题了吧?”
这时,却听了蕴大师继续道“一切德怨,皆是色相虚幻,无色无相,五蕴皆空,即可以目空心空,无德无怨。”
众人听得懵懂,脸上一片茫然。肖逸却已然听得懂了,暗奇道“原来在佛家眼中,根本没有德、怨之分。”
了蕴大师表明佛家对德怨的态度,方解释道“世人皆有一颗善心,若是人人都能以至真至善之心对待他人,世间又何分德怨?无论对方施德,或是施怨,在我眼中,皆是一般。不理世间万千烦恼,我只以善相报,岂不自在?”
肖逸点头道“以善报德,以善报怨。佛家讲得是大胸襟,大智慧。”但随即又摇头道“以善报德倒也罢了。可是世人良莠不齐,岂能人人都是大善人?若遇到十恶不赦,一味欺人,那可如何是好?”
正值思索时,已有人扬声问道“常言道,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常怀善心,就得一直忍让。我这一生为何要一直受人欺辱呢?”
论道阶段,若是闻者有异议,可以提出质疑。有些时候,问题都十分刁钻,即便道法精深,也难以一时答出。这也是诸派为何要预备多名弟子参加论道的原因。
了蕴大师回道“心存善念,普度众生。人人心中有佛,常以善念报之,对方终究会被感化。”
又一人问道“可是世上总有些人,一辈子作威作福,为非作歹,到死也未见被感化。”
了蕴大师道“阿弥陀佛,善哉,善哉。世间有因果得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果报三世,今世难乃是前世孽,今世孽将在来世报。今生一切善恶,或今生,或来世,终究会得报。”
在少室山塔林时,肖逸曾听了空大师说过因果,可是对这“果报三世”之说终究有些难以置信。
不过,听到此时,他已基本理解了佛家之道,心道“佛家讲的是修心之道。不论他人如何对我,我常怀一颗善心,如此,天地万物在我眼中将会万般美好。而后,以我之心,度人之心,万千年后,或许会造就一个人人向善的大佛国。届时,无人会施恶,也就不会有怨。我等不能理解,只是缺少一颗无视德怨之心罢了。”
肖逸想通之后,顿时对佛法的理解更深了一层,不禁感佩道“佛家普度众生,的确有可敬可佩之处。”
待众生无疑问后,了蕴大师功成身退,结束了论道。按照次序,下一个由阴阳家出场。
阴阳家论道者仍是那邹恒。只听邹恒道“天地生二气,一曰阳,一曰阴。阴阳承天地之和,形万殊之体。阴阳消长,故生万物。”
正当众生感到云山雾罩,大感迷惑时,邹恒方奔入主题,道“万物之变,阴阳之化也。纵观万物之变化,皆有阴阳之二性。德为阳,怨为阴。吾等探讨报德报怨,其旨于崇德化怨,开创盛德之世。然而,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天地阴阳,合成离生,缺一不可。故而,以天地阴阳而论,有其德,则必有其怨。是以,德、怨将始终并存于世,无论谁家道法,终究不可能达到盛德无怨之世。”
众生哗然,皆感不解。如其所说,论报德报怨,正是为了寻求一条开创盛德之世的途径。然而,阴阳家作为第二家论道就说世间根本不可能完全无怨,无意间已将所有道论都给予了否定。众人闻之,怎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