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理线(1 / 1)

吕琤觉得自己看住了试卷,就像是贝多芬扼住了命运的咽喉,剩下的就洒洒水啦,试卷评阅什么的就随考官,这回考官的人选算是她精挑细选,总不会再出现什么错误信号。且松松手,得让他们发挥主管能动性,他们才能积极工作,料他们也翻不出什么大浪。

吕琤把注意力又重新放在了死囚替换一事上,死囚替换已经追查了有年了,明线暗线,先阶段能动员的都已经动员了。

死囚替换,在吕琤心里可能是件顶顶重要的大事,但在皇帝心里就是件可大可小,没那么重要了。但在这些年的追查中,吕琤却窥探到了幕后的一些纠缠,死囚替换其实只不过是利益链条中的冰山一角。它牵引勾连出的庞然大物才是让皇帝心生忌惮,不敢轻举妄动的。

吕琤也一样,就算她热血难凉,但是一次性接收了共三周目的失败教训,足以降温,让她能够更加冷静谨慎地思考问题。最重要的是,此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事影响到她能不能躺平一辈子,无病无灾寿终正寝。假设她视而不见那么后期会不会变成庞然大物,动摇她的根基,最后威胁性命,死于非命?

吕琤不清楚,吕琤越想越恐怖,毕竟当皇帝的三个周目时都是没有记忆,只是选择不同,有轻微的即视感而已,莽莽撞撞冲一波的结果就是崩盘,而且速度还挺快,她都没活过年富力强的时期。

最后一周目,有记忆是优势,同时也是枷锁,每个选择的不同都可能引起巨大的改变,不能迷信记忆,这就是蝴蝶效应。

死囚替换它跟驿站、边军、京都保护伞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难以单剖解决。

至于写出死囚替换,隐喻讽刺现实的柳瑾先生,在完结后第一时间换了个住处,又换了个笔名重新奋斗在隐喻讽刺现实第一线。笔名用完就扔颇得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战术精髓,实乃当代鲁迅。

就连刊登柳瑾先生文章的报社都顶着巨大的压力。期间无数权贵都明示加暗示,压力层层加。好在绿医(吕琤亲信,管报社的)和报社背后是都是吕琤。

吕琤也根据绿医的汇报,在小本本上记下一个个名字,也没什么意思,就是想了解了解。

绿医和报社顶住了层层加压后,日子就好过多了。权贵们是默契非凡,同时中断了施压,并向其表示一切都是误会,他们就是收到了小人挑衅,以及对一些文章对他们个人隐私泄露有些不满,对报社绝无敌意,都是仆役的失误,领会错了他们的意思。

众权贵幽幽谈了口气:毁不该轻信打短工的仆役,若是用些可信的长仆,变也没有这等误会了。误会,误会,实在是误会!回去定要把坏事的短工仆役解雇,扣工资,以儆效尤!

明面上是一面风平浪静,暗地里小动作却是一刻也不曾断过。

吕琤在思考,这一团乱麻,能不能趁着视线被春闱吸引的期间多做一些事,理理线头,能拆出一根线也总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