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直何人?
无论是在后世还是在这个时代,汪直都是一个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名字,广西大藤峡瑶族人,明代权宦之一,自幼入宫,曾伺奉明宪宗万贵妃。历任御马监掌印太监、西厂提督。因监军辽东有功,总领京兵精锐“十二团营”,开明代禁军掌于内臣之先河。
不过葛丹想到的不是这些,而是后世那个帅气扮相的陈坤,以及他的那一句“东厂杀不了的人我杀,东厂管不了的我管,一句话,东厂管得了的我要管,东厂管不了的我更要管,先斩后奏,皇权特许,这就是西厂!
葛丹以前也想过自己会见到汪直,事实上他在京城的时候也见过,可是葛丹从来没想过自己会这么早见到汪直。关键是在丹阳县见到汪直,这汪直跑到丹阳来做什么?葛丹看着走过来的葛林,迟疑着问道“林叔,汪直来了?他怎么会到咱们丹阳来?”
“据说到南方探查,听闻咱们丹阳受灾了,然后就到咱们这边来了!“葛林叹了一口气说道“多事之秋啊!”
“不光是如此吧?”葛丹想了想说道”这镇江府受灾之地可不光咱们丹阳县,咱们丹阳县也不是最严重的,怎么说也不会到咱们丹阳县来。我估计这里面有人搞鬼,而搞鬼的人应该就是知府衙门的人,为的当然也就是九曲河河堤的事情。葛丹看了一眼手中的信,犹豫了一下,还是没发出去。
葛林听了葛丹的话,轻轻的点了点头,随后说道“事情应该是这么个事情,可是到了现在该怎么办?”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躲肯定是躲不了了。”葛丹想了想然后说道“对了,人到那里了?”
“那边过来传话了,大概巳时会到咱们丹阳。”葛林回答道。
大概就是上午十点多的样子,葛丹点了点头,然后说道”抽调十名衙役,到时候咱们迎接出去,嗯,出迎三里吧!“
虽然文官瞧不起太监,没事还大骂,但是那也分什么人,都察院的御使是职责所在,为了扬名他们连皇帝都骂。翰林院的官员们,那是清贵官,骂宦官那是政治正确,然后就是朝中的重臣,骂一顿问题也不大,基本上很少被打死的,更多的都是被贬斥回家。
当然了,这个其实也是政治需要,你宦官不和大臣对立,那你和谁对立?难道和还想和官员同流合污,详谈甚欢?那是皇上绝对不愿意看到的。
大明的确有过宦官和大臣相谈甚欢,相交莫逆,那就是张居正和冯保,这两个人最后什么下场,这是皇帝绝对不允许的。放太监出去就是咬人的,就是和文官掐架的,你不去和文官掐架,那要你何用?文官也将骂太监视为政治正确,背后就是君权和臣权的斗争。
这种斗争也不是大明一代才有的,封建王朝的主基调就是这个,汉代以前是皇权与封国的斗争。
到了隋唐则是皇权以世家门阀的斗争,结果藩镇崛起,天下分崩离析,有宋一代,世家门阀不见了,文臣将武臣彻底打倒,有宋一朝积贫积弱,臣权彻底压倒了君权。到了大明,为了缓解这种颓势,君权和臣权又进入了新一轮的斗争,大明的勋贵在土木堡之变之后,实力大损,文臣和宦官的斗争进入了主流。
虽然各种各的说法,但是实际上就是君权不断加强的一个过程,汉代以前诸侯国何其强大,隋唐时期的世家门阀已经弱于诸侯国了。
士大夫登上历史舞台之后,实力依旧很强大,但是却不像诸侯国和门阀一样了,整个政治生态就是如此。
在这样的政治生态下,双方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维持斗而不破的局面,只不过当出现不合适的人的时候,这种局面会向着某一方面倾斜,比如权阉。比如高拱张居正那样强势的内阁首辅,当然,还有严嵩。只不过无论向着那个方向倾斜,君权加强的整体的大方向是不会变的。
像葛丹这样的县令,他们是实务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