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民族语言,他们对国际通用的英语也是熟练有加,就连最低等的民族的扫地女人都可以说一口流利的英语。麦喀拉惊讶的发现中国人很有趣,说是改革开放,要做世界生意,生意场上他所遇到的工作人员,即便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上流人士,那英语水平还不如自己家里的仆人。明明手头有好东西,通过翻译的口,立刻逊色掉价,给了他足够的砍价的托词和机会。
在麦喀士眼里,中国生意人,人与人之间为了抢生意极易自相争斗互相压价,完全是一盘散沙。不像他到日本谈生意,那可真是铁板一块,想找到钻个缝的机会,换成萧玉教他的中文,那就是大海捞针。这可大大便宜了他这个被中国人称做老外的采购商。
他经常拿着东家样品,用西家的价格,向南家的厂商问价。然后将南家的价格压低十个点,用北家的质量标准同东家谈判。几个来回,他对市场行情、成本价格、质量服务有了充足的把握。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打着签单考察现场的名义,深入到各大厂商的生厂车间,细致了解制造厂商的生产工艺、设备、原材料,暗记于心,回到酒店,立刻做成详细的工作记录,为后来印度制造业的发展了不少有用的资料。
麦喀士的这些小伎俩没有逃过萧玉的眼睛。
萧玉大学期间,为了设计一条自动化线,跑去企业实习。实习工厂的赖总工讲了一个故事,一个日本商业间谍冒死偷窃企业国家级配方的故事。
现代社会,在国际上,中国制造的崛起总离不开剽窃、盗版、抄袭的恶名。在萧玉眼里,那是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少数人急功近利的行为大作文章,打压、贬损、抹黑一个国家的手段。
商情刺探,技术模仿,跟风买卖,那是商界必经之路,自古有之。
萧玉无事之时,在图书馆也会查查赖总工所说的商业间谍案,以此消磨时光。
文字记载,制瓷工艺、茶叶技术,几百年前都是各国商业间谍从中国盗取出去的。可见,人性使然,商家唯一要做的除了自强就是自防。
明刀明枪,是商战乐趣,暗箭诡道,同样是智慧的较量。萧玉和麦喀士的情谊就是无数次交锋结交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