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然愿意和兔兔成为好朋友了,只是我之前都不怎么和兔兔玩,他会不会生我的气了?会不会不愿意和我成为好朋友呢?”晓晓有些担心的说着。
在他的这个年纪,小孩子的认知是非常的纯粹的,她觉得自己并没有在兔兔需要帮忙的时候果断的站出来帮助他,反而还和别人一样对他产生了怀疑,认为他是一个没有教养的小孩。
这样的他真的有资格成为兔兔的朋友吗?因为在他的认知里面,他觉得朋友就应该永远的支持自己的朋友,而不是会跟着其他人一起来怀疑自己的朋友,这样的朋友根本就不叫做好朋友。
“兔兔,你愿意和这个小朋友成为好朋友吗?还是你会生他的气呢?”江飞蹲下身来看着兔兔的眼睛,认认真真的问着他。
如果是其他的家长的话,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肯定就会逼迫自己的小孩和晓晓成为好朋友,因为他们觉得如果在这种时候,自己的孩子还不愿意和晓晓成为好朋友的话,那就是一种不懂事的表现。
不管是在什么时候,不管年龄有多大,也不管是什么样身份的人,人们都可以在第一时间觉得道歉可以解决任何事情,只要道个歉,如果对方不原谅的话,那么和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完全就是对方的错误。
可是他们很少会想到自己道歉的内容是不是对方想要听到的,而且对方是否愿意接受他们的道歉也是对方的意愿,并不是任何可以被强迫的东西。
在这些家长的观念里面,他们就会觉得如果对方的小孩已经道了歉了,并且表现出想要和好的意愿,如果自家的小孩并不接受这个道歉,而且还不愿意和他成为好朋友的话,那么这就是自己的孩子不知好歹了。
在后面自己的小孩对自己说出了反对的意见的时候,他们还会以“既然别人都道歉了,那么你就应该原谅他,如果是什么大的事情你会原谅他也就算了,可是这么小小的一件事情你还不去原谅人家的话,那就显得你太不懂事了些,而且可,你肯定也不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对不对?”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这些孩子是没有什么判断能力的,他们基本上都是父母说什么他们就听什么。
所以很多时候,他们基本都会自动的无视了自己的内心需要,而去附和着家长的意见,说出家长希望他们是能够说出的话来。
“对的,妈妈,我希望别人能够说我是一个懂事的小孩,而不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我希望能够做一个懂事的孩子。”
“所以你是自愿愿意和他们成为好朋友的,对吗?”
看见自己的小孩对着自己肯定的点了点头之后,这些家长都会露出一个微笑,然后鼓励性的揉了揉自己孩子的脑袋,他们觉得自己的孩子长大了懂事了,会去体谅体谅家长的难处了。
可是他们就没有想到,这样的教育往往会让孩子去自动忽视他们内心的想法,然后去主动的顺从别人的意见,这样长此以往的话,他们的孩子就会变得没有了独立性,逐渐的失去了自我。
这样的教育方法是非常的不可取的,而且还带有强制的意味在里面,有些时候甚至会影响到家长和自己孩子的关系。
江飞知道这样的教育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他非常的喜欢自己的女儿,希望他能够成为自己女儿信任的人,能够成为自己的女儿诉说的对象。
这一切都不是建立在强制自己的孩子完成自己的要求的基础之上的,而是建立在尊重孩子的选择,尊重孩子的人格的基础之上,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才是一个积极向上人格健全的孩子。
所以在晓晓过来和兔兔道歉的时候,江飞并没有像其他的家长那样,直接就接受了晓晓的道歉,而是看向了他自己的女儿,问着兔兔是否愿意接受晓晓的道歉。
决定权是在兔兔的手里面,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