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此方天地(三)(1 / 4)

临界之书 终焉剑客 4601 字 2020-09-12

三人通过模型演示才能看懂的还有方位与日月交替。

地球上的东南西北指向跟太阳运行轨迹有关,太阳升起为东,落下为西,左西右东,那便上北下南。

而在天元世界,世俗界与间临界同样主以日月运行轨迹做参考,但不叫东南西北,日升为启,日落为逝,左逝右启便上极下曲。有些像被压平的地球北半球地图,所有地域的极向都指向最中间的天元山,曲向则是向着四处发散。

但在玄修界,更广阔的的天地中,却不用启逝极曲四个方向,而是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

其因来自于四座仙山,分别是紫薇山(正北),丹霞山(正东),翠屏山(正西),黎幽山(正南)。

有修道者采集四座仙山中的山芯精华,炼化成针,只要有些许灵气存在,无论身处何地,便会始终朝向所属之山,类似指东南西北针。

一般四针同集于一套,赵植手中正好有一枚,还送给他们三人了,配合天星观像,不但能指引方向,还能大概确定自己在整个天地中的位置,所以也被称之为定位针。

这两套坐标体系有些像绝对坐标和相对坐标。乔枫在设计好的小程序中演示了一下,对比他们手中暂借来的定位针,如果能精确知道四座仙山的坐标,在根据四根针的夹角进行计算,真的可以达到堪比gs的定位效果。

他们也在模拟演示中验证了另一个问题,即日月的光照范围。地球上因为自转,太阳光被地球本体所遮挡形成日夜区分而这里太阳一直在天地间运转,没有遮挡怎么会有日夜区分呢?而且如果日月绕行那轨迹应该是曲线,为何看起来是直线呢?

实际模拟后发现,当太阳距离极远,而高度又低于某个比值时,太阳就会显得“隐没”与地平线之下。且当圆形轨迹的尺度足够大,又没明显的参考物时,看起来就是走直线的,而如果确有参照物,如夜晚月形轨道,就能明显看出弧度。所以这里人的可视范围,就是头顶一小片的天空。

这里有引出另一个问题,因为日月都是运行于天之下的点光源,人的可视范围又有局限,那么作为日月两个弧段中间的位置应该是日月光线都看不到的,那么傍晚和黎明应该是一天中最黑暗的两个时段,但他们自身体验却发现这中间的亮度是有明显过渡的,并没有直接骤暗转亮,演示也支持者一理论,乔枫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林冉突然发声感觉整个日月绕旋的画面有些像太极阴阳图。乔枫恍然大悟,给日月光照加一个拖尾的效果就与现实一样了。

“众星乃天机引变,自然浮生虚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须气焉,所以有行而有息。或逝或住,或顺或逆,伏现无常,进退不同,由乎无所根系,故各异也”

按赵植所讲,这里的星辰并不是像地球那样来自遥远的恒星的光芒,而是因天乃灵气凝结而成,地载万物所蕴散的灵气引动天机变化旋转形成的星象。简单讲,就是每一颗“星”都对应地上的一个能凝聚散发灵气,引动天机变化的“物体”。

可以是人,可以是妖,可以是物,也可以是灵山宝穴。

所以他们初临天元世界,看到的夜空上的那道绚烂的“银河”,就是玄修界与间临界交界处人类修士数量最多的地带。

所以那里的“星”又小又密颜色形状也单一,盖因为星象的大小形状颜色等都与修士的修为有关,神通愈强,引动天地气机变化的效果越明显,星便越大。

所以日月绕行的那道星轨最为深刻,因为那里位于日月正下方,可以吸收的日精月华最为强盛。

也因此,星随人走,所以人只能看到头顶的那一小片夜空每天还都不同,甚至时时都在变化,而不变的是地载灵山宝穴引动天机形成的星旋,最为巨大与明显,星象也少有变化。

故夜空又像悬在天顶的一小片活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