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阳门一开,冯锦带着拓跋弘走出宫门站定,原本热热闹闹的人群霎时间鸦雀无声。
待有人反应过来,高声呐喊“皇上万岁、太后娘娘千岁”,后头的人便也跟着齐刷刷地行礼叩首,恍惚间,好似一如当年她与拓跋浚在相州的光景儿。
那似曾相识的场面,让冯锦红了眼眶。
紧接着,有端了各色篮子的妇女拨开众人冲着她走过来,却被侍卫拦下。冯锦见状,忙叫卿砚过去问问,是何人前来。
卿砚走过去隔着侍卫同那些妇女交谈几句,回来时面上笑意更甚“回太后娘娘,那送来的是平城三百二十家佃户用新收的粮食做的花馍。说是头一回有了自己的地、自己的粮,都要感谢娘娘和皇上呢。”
冯锦听了,思量一番后将拓跋弘交给哲海,自个儿走上前去。
“太后娘娘千岁。”为首的妇女带着大伙儿行礼,那张比她大不了多少岁的脸因秋收而被晒得黝黑发红,满面的拘谨中却又带着一分质朴的亲热,“愿娘娘凤体安康,千秋万世。”
她笑着点头作为应答,伸出手去亲自揭开了盖在篮子上的屉布。
只见里头整整齐齐摆着捏出莲花造型的馍,花蕊上又以各类谷物作为点缀。
黑豆红豆等说的是五谷丰登之年,而莲以喻佛,崇高无上。芬馥美妙,皆吉祥之物也。
“平城百姓的心意,哀家都已知晓了。”冯锦唤人接下妇女们手中的篮子,干脆站在人群中央,“从今往后再没有佃户之说了,大伙儿种的地都是自己的地,收的粮也都是自己的粮。这是哀家的幸事,也是大魏的幸事。”
“太后娘娘圣明,有您这样的太后,才是草民之幸啊。”有胆大的农民向她接了一句话,惹得身后人都开始夸赞。
拓跋弘瞧见这番景象,坚定地看向身边的哲海“朕以后,也要像娘那样。”
哲海一边笑着称是,一边在心中感叹,这是他服侍的第三代君主,到今儿竟在一位太后身上,真真切切地瞧见了什么叫君民一心。
日头渐高,人群在冯锦发话后依依不舍地散去。
不远处,拓跋子推也掉转了马头往王府的方向折返。冯锦倒是没瞧见那道挺拔的背影,也没瞧见他忍不住的赞许和微微上扬的嘴角。
“娘,弘儿要读书,早日当个真正的皇上。”
今日看着冯锦被百姓众星拱月一般围在中央,似乎有一团火焰在拓跋弘小小的心中燃烧了起来。再加上冯锦在出门之前与他说的那些话,让他好像懵懵懂懂地明白了自己的使命。
因而才踏进太和宫的门,他便拽住了冯锦的袖子,用软软的奶音请求着。
冯锦先是有些诧异,沉默了一会儿才道“弘儿现在就是真正的皇上,只是年纪还太小,需要娘保护。”
见拓跋弘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她却开始盘算着,好像当真是得给他请一位师傅了。
大魏的皇子一般都是五岁进学堂,太子五岁请太傅。冯锦原本还和拓跋浚商量来年开春便将拓跋弘送进太学,没想到出了这么档子事儿,四岁便即了位。
这半年来,小嘴儿能学会说话已是聪慧过人,看来读书也是时候了。
用过午膳叫保母去哄拓跋弘午睡,冯锦向卿砚招了招手“姐姐,你说该给弘儿请哪位大臣来做师傅好呢。”
“皇上才四岁,您急什么。”地下的人没往心里去,只笑着打趣。
“我到底不是弘儿生母,虽知道他方才那句是童言无忌,可不尽早教他读书,倒是白白荒废些时光。若等他再大些,还是我这太后掌权过多,小皇帝在旁人眼里就成了我的傀儡。”冯锦这次的神色十分认真。
“您放心,终归是生恩不如养恩。不过,娘娘心里可有打算?”卿砚递过来一杯温温热的茶给她放在身前暖手,多年的默契让她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