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为修建“铁路”了物质条件。如有损坏,随时随地可以取得木材修复,这是秦朝“铁路”网的物质条件。
秦朝时的车子,其轮子非常奇特,对照秦朝的“铁路”,一切都明白了,原来车轮的这种特性,使得它既可以在普通的公路上跑,也可以随时进入“铁路”飞驰。
秦驰道宽五十步,非常宽。有人认为是公路和复线“铁路”并列而行。车子如有需要,可以随时上铁路,也可以随时由铁路上公路。
问题是秦国的铁路网后来为什么没有流传下来呢?
专家认为,秦朝末年的连年战争,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汉朝皇帝没有能力为自己的御车配备颜色相同的马,许多将相只能坐牛车。由于严重缺少马匹,铁路被废弛了。而没有车子在上面跑的铁路,反而阻碍了交通,所以秦始皇的“铁路”,有的在战争中被毁,其余的绝大部分也在战后被拆,成了普通的公路。汉朝的经济到了很久以后才复苏,又长期实行无为而治,所以一直没有劳师动众重修“铁路”。加上秦朝的驰道也太宽了,因此在后来经济复苏中,许多道路被开垦为耕地,变窄了,甚至完全不复存在了。再者,秦朝的“铁路”显然是用于长途运输的,而汉朝长期分封诸侯,各地群众也没有长途运输的必要,运输线变短,也因此失去了修建铁路的必要性。
灵渠
北有长城,南有灵渠。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为了加强交通运输,在广西桂林兴安这片土地上开凿了世界水利史上第一条34公里长等高线人工运河——灵渠。灵渠是现存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与四川都江堰、陕西郑国渠齐名,并称为“秦的三大水利工程”。郭沫若先生称为“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
灵渠由铧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陡门及秦堤组成。秦堤在兴安灵渠的南渠与湘江故道之间,用以防止南渠渠水泄入湘江故道,保护南渠不受洪水冲击。堤高2~7米,宽45米,最宽10余米,自分水塘至大湾陡,全长3150米。堤下1米多处开了“渠眼”,丰水期可排洪,枯水季节则溢出细流以灌溉农田。堤上古木成荫,构成七里长堤风景道。灵渠设计科学,建造精巧。铧嘴将湘江水三七分流,其中三分水向南流入漓江,七分水向北汇入湘江,沟通了长江、珠江两大水系。
从此,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在这里牵手,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在这里融汇。灵渠,成为当时中原地区与岭南的水路交通要道,不仅成就了秦始皇的统一大业,它还促进了中原与岭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繁荣。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位于现陕西省西安市以东35公里的临潼区境内,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营建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其巨大规模、丰富陪葬物居历代帝王陵之首,。据史载,秦始皇为造此陵征集了70万工匠,建造时间长达38年。
秦始皇陵陵区分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陵园占地近8平方公里,有外、内城两重,封土呈四方锥形。秦始皇陵封土原高约115米,陵基近似方形,状如覆斗。顶部平坦,腰略呈阶梯形。现存高76米,东西长345米,南北宽350米,占地120,750平方米。有陵墓及大量地面建筑遗迹和陪葬物。
当代科技人员用遥感和物探的方法对地宫进行了探测,证实地宫就在封土堆下,距离地平面35米深,东西长170米,南北宽145米,主体和墓室均呈矩形状。墓室位于地宫中央,高15米,大小相当于一个标准足球场。
在勘探中,研究人员发现在封土堆下墓室周围存在着一圈很厚的细夯土墙,即所谓的宫墙。经验证,宫墙东西长约168米,南北141米,南墙宽16米,北墙宽22米。在修建宫墙的施工中,为了检测用泥土夯实的宫墙是否坚硬,施工人员会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