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通过人体的气脉修炼来体悟宇宙的五行生克,一方面能由相而悟理,另一方面又实现了身体的强健。那么它就相当于把树根和枝叶花果通过树的主杆联接在了一起。
但道家与儒家又并没有很好地合成一体。虽然道家追求天道与人道的合一但在现实历史中人道秩序违背了天道的自然秩序。所以道家与世俗的社会组织是有所隔离的。他们所实践的生命范畴,主要落实在个人为中心的有限自然环境之中。
正如佛家与儒家的天人分离一样,佛、道的遁世并非其教义的终极目标与核心本质,人道与天道的分离是现实社会的历史原因导致的。
所以道释儒并没有内在的矛盾。如同一颗树的千枝万叶,诸子百家只是各占一枝,没有谁是完全整体的,但也没有谁是毫无价值的。它们之间可以万法归于一宗,并且如同树的根杆枝叶花果一样,必须相互的救度。“善者,不善者之师。不善者,善者之资。”
《道德经》云:“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致虚极,守静笃。”类似佛法的静定智慧的心法。“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正如“一念不生而全体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由于心灵的静定,才能达到灵感的全体直觉。然后对宇宙生命作整体的观照,便能从中获得自然真理、实相规律的觉悟。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万物都按其规律秩序运作,命运和平安宁,定而有常,规律有序,知道这些规律,才能对宇宙生命明了于心。
“不知常、妄作凶。”不懂得规律,胡乱非为就带来灾祸。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懂得了规律秩序,就能将万物纳入秩序规范之中,这样才能做到公正而无偏颇,全体周到才能达至广大深入,相互包容整体共生、统体合一就是道。
“道乃久、没身不殆。”只有达成天道的,生命存在才能持久,命运才能没有危难凶险。如果尘世间道德受到尊崇,那么有道的人才能居于社会的权力中心。
如今的局面走向了两个极端,一方面贤哲人才还是受到尊重,另一方面主流社会的道德已经沦失,普遍的情形是人被物役,争权夺利。
佛道在乱世之中也只有离世修行了,这不是他们的理想,而是历史的现实结果。历史自有它道行的轨迹,个人的意志是无法转移的,只能恒顺众生而导引之,绝无人心有为强求的可能。
道德沉沦则隐,道德升华则显。佛法也必然有末法时代的到来。佛在几千年前就预言将来的末法时代,如今佛教的名存实亡亦可见证之。
但这也仅仅是历史的一个阶段过渡。人心的终极向善是必然的历史命运。未来佛道的再次复兴也是必然的。
一种思想体系是否能够成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和精神的主流,取决于其是否能够对一个民族的作为个体的每位成员在其整个生命过程中的境遇与心情发生影响。其信条能否被真诚地信奉和遵守。
能否做到真正关怀永远占社会成员绝大多数的普通民众的平凡甚至琐碎的世俗的、日常的生活,对其所关心的诸如生老病死、沉浮荣辱、喜怒哀乐等诸多无法回避的问题做出解释,并为其精神上的归宿和依托,对其形成有效的关怀。
惟其如此,方能得到最广泛的接受与认同。
另外,尚需具有适合于各阶层大众的理解能力、审美情趣、接受程度的传播形式,以便使该思想体系最大程度地对社会施加影响,通过对民间社会及其生活的参与,对民众精神发生潜移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