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撤回军队归还幽台国之后,五国联军果然退兵,李复书由此更加坚定了以节度使为主的边防战略部署。
当时群情激愤,众人都没有对李复书的决定提出异议,但广设节度使的牵涉和影响实在太大,即使有李复书的全力支持和督促,在落实阶段还是遇到了极大的麻烦和阻碍。
安仁殿中,李复书和诸位宰相们再次就节度使的问题进行协商讨论。
魏可宗道:“节度使的权力和品级比之六部尚书也不遑多让,又远在边疆无所约束,若要符合官职设立的条件和制度,则必须在现有的监察御史之外,再设专职监督。”
柳弗愠道:“节度使是为了强军卫国而设,边防军备既要足够抵御外敌,也不能盲目扩充对京都造成压力,眼下所有的京畿守卫军加起来大约八万兵马,各边防要塞的驻守军队规模应在此基础上有所限制。”
吴自远道:“虽然屯田可以减轻国库在军费上的开支,但划分的屯田越多,国家的税收就越少,所以屯田的数量也要有所控制,不能为了建设边防而拖累国内经济。”
彭海道:“往常各地的州刺史都是直接向尚书省六部呈报工作,一旦下辖地区被划为屯田由节度使接管,那么哪些事情仍向朝廷上报,哪些事情又该向节度使请示,这其中的人事调动也是极大的,需要详细考量。”
经过多次商讨,眼下最大的争议便是节度使的权力和监督问题。
魏可宗、柳弗愠等人明显都十分担心节度使的权力过盛,且没有对其行之有效的权力监督机制。
广设节度使的事情之所以胶着了这么久,自然不只是他们一方的功劳,还因为与他们态度截然不同的另派代表。
朱志行道:“诸位说了这么多,无非就是要限制节度使的权力。想法我可以理解,但是各位想过没有,若是按照你们的要求一一束缚住节度使的手脚,那么节度使与之前的边防守卫大将军又有什么不同呢?若是大家连一点点改变和包容的想法都没有,那么大家坐在这里商议来商议去又还有什么意义呢?”
傅卫道:“朱绍节度南境五州不过数月,成效如何,大家有目共睹,可谓制敌之利器,若是仅仅因为无中生有的一些猜测便缩手缩脚,未免因噎废食。何况当今圣明,谁人敢犯天下之大不韪?”
王邦道:“一幢建造精密、护卫周全的大厦从外部难以损毁,但若是内部的木头腐朽了,则顷刻间便会轰然倒塌。历史上已经用无数的事实证明,内里的争斗远比外面的敌人更可怕。”
双方阵营明争暗斗,争锋相对,互不相让。
李复书颇为头痛,抚着额头道:“这些话你们翻来覆去地已经说了半个月了,到现在也没议出个章程来,总要有人让步,事情才能继续推行下去。”
鲜少发言的姜以忠忽然道:“古之贤王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兵甲器备,各便其用。可见圣人治理国家,只要可以使国家强盛,就不必遵循旧法,只要可以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就不必遵循旧礼。节度使置兵屯田益国利民,不应该因为陈旧而不合时宜的制度搁浅。”
既然是议事,众人自然都可以各抒己见,只是别人说什么都不觉得奇怪,唯独姜以忠的话却让众人侧目。
这还是那个一言一行都恨不得按照书上的规矩礼仪复刻下来的礼部尚书姜以忠吗?
短暂的惊讶之后,李复书哈哈大笑,朗声道:“姜尚书说得对,不合时宜的礼法制度确实不应该成为设置节度使的阻碍。”
魏可宗却脸黑如墨,颇有些不客气地道:“如果礼法可以随意地践踏和抛弃,那么朝廷还要礼部何用?《礼记》上说‘处其位而不履其事,则乱也。‘姜尚书掌领礼部,更应该上行劝谏,下行引导,慎虑从之,依礼而为,而不是随意地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