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大家都没睡(1 / 4)

冷口的明军守将觉得自己的运气实在是太背了。

冷口是蓟镇的重要关隘,是交通和军事上的要地。戚继光任蓟镇总兵时,曾在此修边城、筑敌台,作为冲要之地。只是后来朝廷财政日益紧张,对于各边防要地的修缮逐渐废弛,冷口关也随之破败起来。

祝化安来到冷口已经有几年了,作为长城关口的守将,关外的威胁时刻存在,特别是自从鞑奴尝到了入关抢劫的甜头,破关墙而入已经成了一种常态。祝化安能够到冷口上任,就是因为上一任的守将在与鞑子作战时战死了,没有身份背景的他被安排到了这个危险之地。

上任后的祝化安没有将精力花在整修武备上面,朝廷连军饷都发不齐,更加不会有钱批给冷口重修关隘。何况即使修好了,以明军在冷口驻军的战斗力,也不过是给清军送人头而已。所以祝化安只是简单的将关墙修理了一下,然后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赚钱上面。

冷口关外就是草原,是蒙古人的地盘,虽然朝廷禁止与蒙古人进行贸易,但是只要肯想办法,自然还是有门路和蒙古人做买卖的。

除了牲口贸易,这些年羊毛畅销,作为中间商的祝化安很是赚了不少。抛开战争的威胁,冷口守将这个职位还是很有搞头的。

只是这些年鞑子入关的频率越来越高,长城一线的关口多有被攻破的,守将的下场也就好不到那里去,不是被杀就是被俘后投降。究竟哪个关口会成为鞑子进出关的通道,因为每次鞑子的选择都不相同,所以祝化安只能祈祷千万别选到自己头上。

这次清军入关选择的是西线,让身处东线的祝化安长嘘了一口气。但是好景不长,岳托出关时一路向东奔来,冷口被清军选做出关通道的可能性顿时大增。

待到陈新甲令人快马将岳托即将进攻冷口的消息传到祝化安手上,祝化安心里的侥幸彻底没有了。

随消息抵达的还有陈新甲严令祝化安紧守关隘,迟缓清军出关时间,等待援军到达,否则严惩不贷的命令。

对于援军什么的祝化安嗤之以鼻,根本就不报什么希望。现在的明军能够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守住就不错了,根本就不敢出城去增援别的地方。唯一有能力与鞑子对抗的关宁军和宣府军还在南边呢,哪里会有什么兵马增援冷口,不过是上官为了让自己死守冷口而给的一个虚无缥缈的承诺。

祝化安派出了几组夜不收,一路南下打探清军的动向,直到清军过迁安直逼冷口,祝化安心底里的最后一丝希望彻底破灭了。

是守城还是逃跑,祝化安内心非常的纠结。至于投靠鞑子,这个选项不在祝化安的考虑范围之内。不是走投无路,谁愿意到满清去做奴才啊。

守肯定是守不住的,即使是拼了老命,也不过是一天和半天的区别,最后终归是个死。

议事堂里的将领们都用期盼的眼神望着祝化安,希望他能带大家逃离这个死局。但是祝化安不开口,下面的人都不敢说话。

“家眷们都送走了吗?”祝化安朝着自己的心腹问道。

“回将军,夫人和少爷以及诸位大人的家眷已经送走了。”心腹立马回答道。

因为冷口时刻面临战争危险,所以这些将领们的家眷都不在这里。为了应对即将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祝化安让心腹将家人都转移隐藏起来了,万一自己铤而走险,也不至于连累家人。

不但他自己的家眷,在场的将领家眷也都做了安排,从这点上说他还真的是爱兵如子了,这也是将领们愿意服他的原因之一。祝化安纵有百般不是,但是对手下确实不错,做买卖赚的钱也愿意分一些给下面的将士,在冷口守军中的威信还是不错的。

其实从祝化安转移冷口关将领们的家眷开始,大家已经知道他不可能死守了。转移那些家眷防的不是鞑子,而是朝廷的秋后算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