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不随便租的。”
当时赵维桑虽然对小情侣分手这个故事没什么感想,还是让三样他们留下的东西继续成为这个房子的一部分。
现在,赵维桑坐在沙发上,想起了那对小情侣分手的故事,又莫名联想到了张铭珏的那句“在吗”和那个未接电话。然后,她想到了沈琳。
沈琳可以说是她和张铭珏感情发展的见证人。说见证人可能不太合适。沈琳和张铭珏从来没有见过面。
沈琳是赵维桑的初中同班同学,高中也在同一所学校,她们两个考入了不同的大学。而张铭珏是赵维桑进入大学之后才认识并发展恋情的。
沈琳知晓赵维桑的整个恋爱过程,因为赵维桑把所有恋爱的点滴都在电话里跟沈琳分享。她说了自己是如何心动的,什么时候第一次牵手、接吻和吵架,以及为什么分了手。以至于有时候赵维桑回老家跟沈琳见面聊天的时候,沈琳会提起一些连赵维桑这个当事人都已经淡忘的恋爱往事,让赵维桑觉得惊讶又感动。
此刻她记起了一些与沈琳分享自己的恋爱经历的瞬间,奇怪的是她反而因为与沈琳有关的记忆而回想起了与张铭珏恋爱的细节。
比如她为了跟上个子很高,走路很快的张铭珏,把高跟鞋鞋跟给踩断了,在人来人往的商业街出了洋相,后来收到了张铭珏送的一双很难看的运动鞋。
比如为了陪张铭珏看球赛,从来早睡早起的她也有了熬夜的习惯。
比如她人生第一次尝到的兔肉,是张铭珏开学的时候从老家成都给她带来的麻辣兔头,她当时被骗,还以为是鸭头。
这些零零碎碎的回忆有点虚幻,赵维桑还记得张铭珏的长相,却无法把张铭珏的脸代入到这些回忆里,彷佛这些回忆有了自我意识,以某种方式脱离了张铭珏,独立于他而存在在赵维桑的脑海里。
而沈琳,她是串起这些回忆与张铭珏之间的一根线。沈琳的存在,让张铭珏这个名字变得有了一些实感。
6
赵维桑在微信上翻找着沈琳的名字。自从微信变成了办公通讯的工具,生活和工作就更加难以区分开来了,生活的空间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压缩到角落里。
你会渐渐分不清你的社会角色。想象一下,你的客户、老板、生意伙伴、同事、家人和朋友大多数都互相不认识,却生活在同一个房子里,喊着你在不同社会角色里的称呼。你会逐渐变得麻木,机械地回复所有人。
对于像赵维桑一样从事广告公关行业的人来说,工作的第一要务是随时随地接收消息和回复消息。公司内部群,部门内部群,各个项目拉的内部沟通群,各个项目与和客户一起的外部沟通群……即时回复被归于最基本的职业要求。
无论在家,在公司,在出差,在休假,工作群像是套在头上的紧箍圈,只要它一响起来,必须要立刻切换到工作的状态,全副精力地应对。
赵维桑有时会为自己无法丢掉手机而产生厌恶抗拒的情绪。她会在别人火急火燎地找她,不停在群里她,打她电话时,等个几分钟再回复,这样她会有一点报复的快感。至于到底报复的对象是谁,她也不清楚。
翻了一会儿,她看到了沈琳的微信号。她的头像是一只趴在冰上的北极熊。她们最后一则的聊天记录是沈琳发的“朋友,中秋快乐”。时间是9月29日的凌晨,已经是两个月前。
赵维桑没有回复。她已经记不清是自己没有看到信息,还是看到了忘记回复。
“琳子,想你了。”
赵维桑输入了这几个字,按了发送键。
绿色的对话框出现的同时,前面带着一个红色的感叹号图。
“对方开启了朋友验证,你还不是(她)朋友……”
赵维桑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