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说道。
迁都,由南京六部代替北京朝廷,朱由检的话让李邦华终于证实了自己的猜测。
“陛下,以北京为都城乃是成祖之命,为的是守卫边疆。陛下要把都城迁回南京,边防怎么办?北方百姓怎么办?”李邦华劝谏道。
“你先前一直任兵部侍郎,对现在局势应该清楚。眼下建奴已经被打残,漠南蒙古也已经降伏。边疆以后不会再有大的战事。大明的菁华之地在江南,把都城放在北京,上百万人口,九边重镇,都需要江南供养,每年光是粮食物质运输便耗费无数。而以南京为都城,则可势控整个大明!要比北京强得多。”朱由检解释道。
李邦华沉默了,他自然知道朱由检说的有道理,从经济角度来说,南京自然比北京更适合作为都城。可是......
“陛下,都城在北京,每年大量的物质从江南运往北方,维持着南北的平衡,若是迁都回南京的话,臣恐北方会越发的贫困,更恐九边将士感到被抛弃,从而无法安然守卫边疆。”李邦华叹道。
“南北经济差异,自然需要朝廷想法进行平衡。可在税收等方面进行调节。至于你说的边防问题,朕已经深思过。按照现在的情形,不管是蒙古人还是女真人,以后都不可能是大明的威胁。”朱由检道。
“陛下何以如此笃定?”李邦华惊异道。从汉唐以来,华夏和草原之间总是反复拉锯,强弱更迭,不是汉人杀入草原力挺扫雪,便是草原人攻破边墙饮马黄河,反反复复无止无休。
朱由检意味深长道:“这是科技发展的趋势。”
随着火器的出现和大规模使用,随着火枪火炮越来越先进,草原上的牧民很快便是失去快马利箭的优势。自从登基以来,朱由检便注重火器制造和改进,现在大明的火铳,虽然还是滑膛火绳枪,但论质量和西夷的火墙没多少差异。而且以后,火枪火炮会越来越先进,草原人将再也无法威胁大明。
“至于你说的九边将士感到被抛弃而生出不满,更加不会。朕会改革兵制,彻底放弃军户制,以后大明的军队都改为募兵制,九边的军队都是从各省招募,每个府每个县都给与一定的募兵兵额,规定三到五年的服役期限,期限到后退役回家。”朱由检道。
李邦华闻言眼前一亮,这种彻底的募兵制听起来是很不错,完全可以解决边军士气低落军队腐朽的问题,但就怕百姓不肯当兵啊,毕竟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说法早已深入人心,若是有选择的话,没有百姓肯当兵吃粮。
“为何不肯?”朱由检笑道,“当兵拿的饷银不比做工差,而且还会多分一些田地。将来退役后还能在镇村政府中谋个职位,百姓们恐怕会抢着当兵吧?”
李邦华突然想起路过镇江时和那农夫说的话,想起了那农夫说起儿子当禁卫军时骄傲的神情,不由得微微点头,认可朱由检的说法。
“取消军户制,均田改制,陛下是要彻底颠覆太祖制定的各种制度吗?”李邦华喃喃道,实在是朱由检带给他的震惊太多了。
纵观朱由检这些年的行为,成立禁卫军,处置宗藩,处置勋贵,杀戮士绅,抢夺士绅田地分给百姓,罢停科举,私自进行吏考选官吏,组建商行船队,出海和倭人贸易,种种行为,都是对大明制度的颠覆。而且这些行为,全都是朱由检私下宣布进行,从来没有经过朝廷讨论。
这种种,根本就不像一个皇帝所为,更像是造反的反贼!这是要造大明的反,造太祖皇帝的反啊!
“太祖刚刚建立大明之时,华夏经历了蒙古人一百年荼毒,又刚刚经历十多年的战乱,百废待兴,故制定的种种制度都是为了迅速恢复经济,恢复华夏之秩序。然而两百多年过去了,人口繁衍,大明人口倍于当初。以前的各种制度进行了两百年,积弊深重,早已不太合适。朕决议进行彻底变革,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