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芯片战争(4)(1 / 3)

“军工产品对芯片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几乎所有的先进武器系统的更新、进步,都建立在芯片技术所引领的控制系统的创新和发展上。”情报分析官继续汇报到。

“嗯,高科技对防务的重大意义不言而喻。”统领也回应到。

“因此,米国本土拥有极具竞争力的芯片企业,是我们在高科技领域保持领先地位的重要环节之一。然而, 芯片研发需要巨额投入,除了财政预算中拨付有限的资金扶持外,主要依靠芯片企业自身保持其生产规模、扩展商业市场获取利润来支撑。”

“直接从蓝星集团引进打破了长达20年的193n关卡的先进生产线。对米国芯片企业来说,不再依赖倭国的光刻机,也不再花费巨资搞那个看不到希望的euv llc,更不用扶持阿斯麦, 就能上芯片企业升级换代。”

“我们研究了蓝星集团在行业中的表现,他们从来没有采用如电脑系统不兼容其他厂家芯片、垄断芯片架构等排他行为。加之,他们在德国、弘崆的晶圆工厂,都持续在扩大生产规模,对全球芯片企业无前置条件开放芯片代工。总体而言,他们的存在,客观上还促进了芯片产业的良性发展。这也是我们感到有些疑惑的地方,难以做出准确的评估。”

“是否我可以这样理解,你们对蓝星集团的芯片生产线,开放对外出售的政策评估结论,是对我们暂时是无害?”大统领追问到。

“是的,统领先生,目前掌握的信息,所作出的评估报告,的确是这样的结论。但请原谅我,还是要占用统领先生一点宝贵的时间。再次强调,高科技的垄断地位是我们霸权的基石之一。而电子,尤其是芯片产业,则是霸权皇冠上的明珠,对我们有着巨大的战略意义。”

统领看着情报分析官, 没有插话, 知道他还有话说。

“前些年,为不违背反不当竞争法律,英特公司暗中扶持了超微,形成一强一弱的长期竞争及伙伴关系,规避了一家独大的法律风险。从而长久保持了在全球芯片行业的领头羊地位。尽管倭国在半导体制造领域,全面领先了米国,也没有影响到我们的统治地位。”

“直到蓝星集团横空出世,他们起初只涉及软件行业,虽然我们暗中支持巨软公司和他们竞争,但没有有效阻止他们迅猛发展。之后,他们又在内存芯片领域突然崛起,正式介入硬件制造领域。当时我们评估不是主流芯片产品,不以为然。”

“那么,你们对蓝星集团在芯片行业中, 潜在危害性有什么具体评估吗?”大统领皱眉问到。

“暂时没有。正是因为他们大力推动全球芯片代工业, 和我们制造业外迁的国策相向而行。我们也召集了it领域的专家评判这个现象, 专家们大多数的意见认为, 只要it核心技术、设计等企业在米国还是健康发展的,仅仅委托其他国家的晶圆工厂代工。就没有多大危险和担忧。”

“只是,蓝星集团的芯片架构技术和芯片设计能力,好像早已摆脱了对米国技术的依靠,甚至在许多领域比我们还先进。尤其是有了《星语言》后。这是让我们极为不安的因素之一。”

“是呀,蓝星集团真是一个惹事包,哪里都有他们。明明不爽他们,却抓不住把柄。”安全顾问维斯塔尔这时也及时感叹了一句,显示了他的存在感。

“好吧,芯片这个议题暂时说到这里,他们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