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叛军伪楚王的伏击。十万叛军四面八方出击,把早就军心溃散的官军打得七零八落。”
“十万官军里除了不多的勇卫左军外,也就边军和镇戎军还有几分战斗力。但是他们嫌弃人数众多的守备兵和卫镇军,觉得是累赘,独自向富春江方向突围,结果被叛军咬住。伪楚王以偏师牵制勇卫左军和守备卫镇军,以主力部队全力围攻边军和镇戎军。”
“近十万叛军把边军和镇戎军分割包围,再集中火枪火炮,逐一歼灭。两万一千精锐,只是坚持了一天两夜,血洒异乡,全军覆没。”
听到这里,众将无不觉得郁愤。边军是大顺朝最精锐之师。镇戎军虽然也属于京大营,但他不是禁军,是从边军轮流调拨过来的,源出一脉。
九大总督区,十五边疆军镇,不过二十七万人马。宣大镇戎军六镇,七万人马,总计三十四万。都是尸山血海里厮杀出来的精锐。
在浙江一下子就折去了两万二千人,如何不叫人痛惜。
“边军和镇戎军一亡,其余众军也失去了斗志。勇卫左军还剩下一万多人,火枪火炮齐全,火药弹丸不缺,按理说还有很强的战力。只是这种所谓精锐,锐气十足,却缺乏韧性。尤其在逆境中,是打不了翻盘仗的。”
杨宗烈的话,还是那么沉稳,在作战室里嗡嗡地回响着。
“守备和卫镇军先溃败,慌不择路地向北跑,被叛军衔尾追杀了数百里,尸横遍野。据报最后只有五六百滁州府守备兵,在几位当过商贩脚夫,熟悉浙江路径的小兵带领下,逃回了湖州城。”
“万遵祥等将在勇卫左军护卫下,边战边退。在富阳渡富春江时,被叛军半渡而击,损失过半。最后,万遵祥只带着两千残军,退回嘉兴。叛军乘胜追击。在本月初二,轻取了嘉兴、湖州等地,兵峰向苏州、松江府逼近。”
岑国璋等杨宗烈说完,走到正墙跟前,指着贴满了标识和行军路线的地图说道:“九灵山大败的前后过程就是如此。大家先说说,官军大败的原因是什么?”
“是军令不一,许多客军指挥不灵。各部队各自存有私心...”
“粮草紧张,使得官军求战心切,掉进了叛军的圈套,被牵着鼻子走...”
“各方给予右都督府的牵制太多了,万遵祥为首的前敌将领,无法把全部心思用在打败敌人身上...”
刘载义站起来,也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其实官军还是有一定战斗力的。比如勇卫左军,火枪火炮齐全,又经过近三年的训练,还是有一定战斗力的。韧性差,我想叛军韧性也好不到哪里去。毕竟天下没有哪支军队,能像我们把作战韧性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进行加强训练。”
听到这里,众人都轻笑起来。
“镇戎军和边军就不用说了。九灵山伏击战,叛军集中了近十万精兵,十比二,还动用了火枪火炮,打了一天两夜,才把处于不利地形的边军和镇戎军歼灭。可见镇戎军和边军的战力确实很强。”
“守备和卫镇军虽然差,但是这两三年朝廷也严令整饬过几回,多少恢复了一些战力。叛军,说是额外整饬出十六万大军,可还不是由青壮仓促变成的?训练和装备还不如守备和卫镇军呢!”
“所以属下觉得,关键还是在京营禁军。万遵祥用这支军队守杭州城,是最大的败笔。湖州、嘉兴以南的浙江,除了明州城,悉数沦陷于贼军之手。”
“官军南下,等于是在敌区作战,收复的杭州城是它最大的支撑点。一旦失去它,十几万官军等于孤悬在外,粮草补给全部被切断。偏偏万遵祥用了京营禁军去守这么重要的地方,被叛军抓住机会,一击而中,立即占据了主动权和优势。”
薛孚赞同道:“载义说得对。使用京营禁军,是万遵祥的失着。但是对于他来说,可能也是迫不得已地苦衷。京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