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一章 不世之功(1 / 4)

顽贼 夺鹿侯 3855 字 3个月前

崇祯六年的秋冬之际,是格外敏感的时间。

元帅府内部对东征的呼声益加高昂,大明的陕西三边同样能感受到巨大的震撼,震撼首当其冲,就是坐在三边总督位子上的洪承畴。

洪承畴是穷人家庭出身的天才。

在洪承畴的少年时代,跟绝大多数穷人子弟的生活经历差不多,他的父亲、祖父都是福建乡村地地道道的农民。

轮到他,最早在乡学读了五年书,开蒙后因家境贫寒无力供其继续读书,在十一岁那年便辍学跟随母亲做豆干,走街串巷叫卖,如果没有意外,他也会以农民的身份过完一生。

但当时他的家族出现了一位非常有成就的人,他的族叔洪启胤是位年轻的秀才公,考取秀才后在家办了学馆,精进学问之余做起了教书先生。

因为门前有条水沟,这座乡间学堂就被称作水沟馆。

这世上人有千万种。

有些人没能力、有机遇、力争上游,就像紫禁城里的崇祯皇帝。

有些人没能力、有机遇、不力争上游,就像学馆里学习却贪玩的孩子们。

还有人有能力、没机遇、力争上游,就是学馆外卖豆腐干却在一墙之隔外旁听的小贩儿洪承畴。

既是同族,又聪明好学,洪启胤便将这位聪明好学的小商贩收为徒弟,免了学费,用心教育了五年,五年后的万历三十七年,洪启胤考取举人,去山东做教谕,把洪承畴推荐给泉州县学读书。

再过五年,洪承畴考取秀才,第六年考取举人,第七年卖豆干的小贩二十四岁,离乡赴京参加会试,一举夺得丙辰科殿试二甲第十四名,赐进士出身。

俗话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在进士这个门槛上,洪承畴比高拱年轻四岁、比严嵩年轻一岁、比张居正年长一岁。

此后在江西、浙江、陕西历任刑部郎中、布政参议、督粮参政、延绥巡抚,以三十九岁的年纪担任三边总督。

袁崇焕已经死了,所以洪承畴是天底下最年轻的封疆大吏,这职位靠的不是谁的恩宠,而是别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他能解决,别人平不掉的麻烦他能平掉,别人杀不了的降贼他能杀。

用一连串人头脑袋杀出来的绯红袍子。

陕西还有一个别人解决不了的大麻烦,他要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对于洪承畴的到来,甘肃巡抚白贻清与总兵官杨嘉谟不敢怠慢,即使得了不必相应的命令,二人还是率领标营至古浪守御千户所迎接。

远远地就瞧见三边总督的仪仗大纛,还有那前呼后拥的标营将士。

杨嘉谟看见洪承畴的标营,就不自觉地微微皱眉。

总督、巡抚都有保护自己的标营,标营将官通常也都是督抚亲信,而洪承畴的标营特立独行,他的标营总兵是宁州败绩受罚的曹文诏,但曹文诏手下的辽东军随这两年穷追猛打,剩下的已经不多了。

所以标营坐营都司白广恩以下,主力都是降贼。

陕西的人才流转日趋正规,边军投贼,贼投边军,边军再投贼,贼再被诏安,复降复叛,已成为常态化发展趋势。

百姓和士兵们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官军这边接受正规军营伍和忍耐力训练,在贼军那边吃饱喝足、培养长途拉练能力。

最终在一场场激烈的战役中死去,或足够幸运的在一次次进修中活下来,能力臻至化境登峰造极。

人往高处走、反者道之动,局势的发展动态变化,谁也无法改变这种叛军力微而官军缺粮的趋势。

但洪承畴打断了这个趋势,只要投降了洪承畴,再想叛变就难了,因为投名状。

投降容易,三边总督洪承畴向来开门受降,但休想像糊弄杨鹤一般投降后解散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