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身肌肉可能会更快地出现疲劳,从而影响手臂的摆动频率和幅度,进而影响到整体的速度保持和进一步加速。在比赛的后半程,其他选手可能凭借更好的上半身肌肉耐力保持稳定的摆臂节奏,而减少无用肌肉后的运动员可能会因手臂摆动力量和频率下降,影响到整体的速度表现。
更不要说,在一些高水平的比赛中,竞争非常激烈,运动员需要在短时间内多次参加预赛、半决赛、决赛等多轮比赛。如果上半身肌肉耐力不足,在连续的高强度比赛中,运动员可能会因为上半身的疲劳而无法在后续的比赛中发挥出最佳水平,影响到最终的成绩。
这还只是启动方面。
放在整个技术整体里面,手臂摆动是短跑起跑和加速过程中的重要动作,它能帮助维持身体平衡、增加向前的推进力。减少无用肌肉后,手臂的绝对力量可能会下降,导致摆动的力量和幅度减小。在起跑的瞬间,有力的手臂摆动可以带动身体快速向前,力量不足则会使这种带动效果减弱,影响起跑的初速度和加速效果。
甚至还可能出现摆动频率受限,动作协调性变差,途中跑姿态受影响,力量传递效率降低等等。
一系列毛病。
这都是要客服的问题。
因为就目前,还没有哪个运动员这么做过,没有相应的经验可以遵循。赵昊焕想到的这些问题还真不是空穴来风。
他也是真的关心苏神,到底能不能解决掉自己养出来的这些问题?
如果不能解决。
那这么做反而会起到反效。
训练了这么多年,赵昊焕心里知道,不是说你做了技术的改变,做了改动就一定会往好的方向发展。
你有可能发展的方向不是你想见到的。
事实上,在你做技术改动的那一个瞬间,就已经出现了两条路。
而你不能预测哪一条路是好,哪条路是坏。
只能看看苏神自己。
能不能解决这些问题。
只见苏神启动快速。
砰、砰、砰三步之后。
快速转换。
流畅得很。
甚至一点不比之前减少无效肌肉前要差。
七步之后。
快速进入加速跑。
还是没有什么异常。
砰、砰、砰、砰、砰、砰。
健步如飞。
甚至跑得整体更加轻盈。
在原本力量保持的情况下。
还能享受到做减法的好处。
不过老赵还有担心的地方。
就是上半身肌肉削减后,后面的摆臂强度和摆臂耐力问题。
这个问题。
你怎么解决?
怎么解决?
苏神说——就这么解决啊。
四十米五十米。
极速爆发。
六秒爆发第三阶段。
说来就来。
然后六十米七十米八十米。
砰、砰、砰、砰、砰、砰。
赵昊焕一直在等自己担心的地方。
然后。
他担心的地方一直都没来。
这……老赵麻了。
九十米。
九十五米。
一直到苏神冲过终点线了。
都没有出现。
这……怎么可能???
这不科学!
这不科学啊!!!
赵昊焕内心大叫。
可让旁边观众大叫的点,却是——
这个最后跑出来的成绩。
对面报出来的成绩。
让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