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但只有参赞以备咨询之职,并无其他官员的权力。
他们中有地方投降的世家子,有仕途失意的去职官吏,还有断臂的国士贵族,甚至连民间草莽也夹杂其中。
蜀地有民千万,宗族豪强、山林土匪、酆都鬼灾、益南小国西南夷等等,各种问题千头万绪难以下手。
在这等错综复杂的局势下,就算李隆自负有超前的眼光,也不敢说能很快将蜀地完全纳入统治。
“君上,不知您是想速平,还是缓治?”好在屋子里的人都是李隆尽心收拢的人才,一时沉寂过后,马上就有人出声了。
李隆转头一看,说话之人十分消瘦,身上一袭洗的发白的秀才青衫,瞧其面容已过而立之年。
他有印象,这人是入职参谋院不足一月的张平,荆北南阳人士,以秀才身份参加的楚国国考。
算学、实政、古文经义等项成绩都不算好,最后总评中下,只能说勉强考上。
最后大概率是成为乡治一不入流的官吏,在基层做事。
但国考试卷复筛中,有考官发现张平的策论写得极好,为上上等,因此推荐给了参谋院。
当时李隆看过张平的策论试卷,对此人有很深的印象,属于民间遗落的明珠。
“张平,我记得你,说说看,速平如何,缓治又如何?”李隆饶有兴趣地回应道。
张平见李隆居然记得他的名字,心中十分激动,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他强自镇定,恭敬地道:“回禀君上,速平之策很简单,就是大军压阵,一路开出条件招降。交好地方世家豪强,像姬鄢这般与他们共治蜀地,如此蜀地能快速安稳。”
张平说完速平之策抬头看了一眼李隆,发现其面无表情,并没有什么意外之色。
他话音一转,接着道:“至于缓治之策,那便是剥皮拆骨,甄别拉拢,徐徐图之。”
李隆来了兴趣,眼睛一亮,示意张平继续说。
“剥皮拆骨,便是行王霸之道,以武力迫使地方豪强势力屈服,交出人口黄册,清点田亩,一体纳税。这样一来,他们必将反叛,不过以我们楚军的实力来说,他们没有反抗余地。
识时务者为俊杰,到那时,总会有豪强认清事实,向您臣服。这时便需要甄别拉拢,根基太深富甲一方者不能接受臣服,必须收其族产压打致死。我们可以选择扶持少数起家没多久的豪强,给予他们一定权力和更多的国考名额,帮我们治理蜀地。
最后便是徐徐图之了,逐步将我们荆州的豪强迁移蜀地,蜀地的豪强迁移荆州,各郡各县依照楚国设立学校,推广城皇信仰,只要几场大丰收下来,蜀地民心尽归大楚!”
一番长篇大论下来,室内鸦雀无声,突兀地一阵掌声响起,原来是李隆带头鼓掌。
“不错,不错,不愧是孙阁老都称赞的遗落明珠。”李隆开怀大笑,虽然还不是特别详尽,但思路十分合理。
“惭愧,治蜀之策下官已经构思半月有余,但对于西南夷,还没有很好的办法。”张平听到李隆夸张,脸色有些涨红,说出了自己的真心话。
他可不是什么神人,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构思出治蜀之策,全靠他平时琢磨。
听闻这话,李隆越发满意,半月之前,朝廷才刚刚向外放出伐蜀的消息,没想到张平一直放在心上。
“张平听令,拔擢你为七品参谋,加御书房行走,回去把治蜀之策形成条文呈上来。”李隆稍加思索,马上正色下令道。
“是,下官叩谢君上大恩!”张平眼眶一红,跪下叩首道。
无论是大虞统治时期,还是党奉割据时期,他一直郁郁不得志,蹉跎岁月以至而立之年。
后来楚军刚打下南阳,便召开国考,张平对于国考题型完全不熟,本不想参加。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