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于水火,亲往楚国求援,神武皇帝这是应邀而来。
楚军不仅不是侵略者的身份,而且是光明伟正的拯救者,大义人心俱全。
齐王齐小白当初为了打彭城国一个措手不及,突出一个“快”字,根本就没时间去弄什么遮掩入侵的手段,或者说他没太在意人心这个东西。
在彭城国黎民百姓眼中,齐国就是赤裸裸的入侵强盗,在洞悉世事的世家贵族眼中,齐国是不讲究的蛮国。
一点争取人心的手段都不愿意用,那等投靠了过去,他们难道会有什么优待?
还不如楚帝那般分明,大兵未至,望风而投,待遇一等;兵临城下,延误而投,待遇二等;正式攻城,被迫而投,待遇三等。
就是说,他们这种掌握地方实权的豪强,提前投降过去,混个爵位都很有可能。
安乐侯、顺义侯、钱塘公,如今在楚国可是活得好好的,该有的体面和富贵都到位了。
乱世之中,特别是诸侯割据一方的时代,地域观念十分突出,这也就是李隆为什么要先称帝的重要原因。
这种时候楚帝国的楚,就不再只限于荆楚一地,而是化成整个天下的楚。
“楚”不是地域上的,而是凝聚天下人心的一个符号。
彭城国的地盘,基本上就是整个徐州,共有下邳郡,彭城郡,琅琊郡,东海郡,广陵郡等五郡六十二县。
杨敬本是大虞九卿级别的重臣,后观大虞形式不对,于是求取州牧之职。
适时杨家有女在后宫为贵妃,可以吹枕边风,皇帝问杨敬想牧守哪一州,杨敬毫不犹豫地回答徐州。
在内九州中,徐州不算大,可其联结南北,交通内外,地理军事位置极其险要。
彭城要兼水陆。其地南届大淮,左右清汴,表里京甸,捍接边境,城皇峻整,禁卫周固,又自淮以西,襄阳以东,经涂三千,达于济、岱。
西线以彭城为枢纽,东线以下邳为枢纽,二者既控制陆上交通线,又控制水上交通线。
州冈峦环合,汴泗交流,北走齐、鲁,西通梁、宋,自昔要害地也。
对于中原来说,徐州是“许、洛襟要”,没有徐州在握则中原不稳。
杨敬选徐州为牧守之地,初时肯定野心很大,想着以这种南北扼要之地为基,进取天下。
可等到天下形势纷乱变化,诸多豪强世家旋起旋灭,杨敬的心态也跟着改变,他不再想着天下,而是首先想着据守自保。
最先称王,建立鼎立一州王国的“雄主”,结果到死,彭城国的地盘也没有外扩一分。
曾经的雄心壮志,早变成了只知道一昧保全基业,对国内的矛盾都是和稀泥、压制。
甚至因为年老昏庸,更加怜爱自己的儿女,十几个儿子都让他们掌权或者领兵,没有确立继承者的绝对权威。
直到他病死床榻,魂成祖灵,方才知道自己有多昏庸。
徐州五郡,四分五裂,王长子是名义上的彭城王,却只占据下邳郡,当然他也就控制这一郡了。
二王子、四王子、五王子、六王子、九王子等等都是实权派,在各地领兵,要么攻城掠地,要么就互相攻伐。
其余王子就是类似杨隅这种非实权派,遇上不讲亲情的兄弟,那就是一个死字。
当然,现在齐国势大,这些王子再被权势迷心,也知道轻重,没有选择再向下邳攻去。
特别是控制水师的九王子在黄海不敌齐军水师,如今已经向南退守。
琅琊郡也是在无水师为策应的情况下,被齐军攻占,六王子死于乱军。
这种情况下,楚军又突然大举北上,关键是一向没有存在感的杨隅居然走上了前台。
众兄弟懵了,他们万万没想到,最大的王位竞争者不在下邳,而是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