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事了。
要是到首都服兵役,那就很舒服,待遇很优渥。
第二种是边关地区,去戍边只需要待三天时间就可以回来。
不过因为交通不便,来回的时间都是半年往上,期间来回旅费,食宿自理,朝廷不负责。
古代农耕社会,男子是重要的劳动力,这一个来回倒贴钱不说,还影响自家种植。
第三种在地方服兵役,尽管还是倒贴,但相对来说好一点。
但还有力役,每个公民每年要抽出一个月时间,为国家无条件做各种义务劳动。
纯义务性质,国家不花一分钱,所有花费都由民众自己负责。
你以为这就完了?兵役也就这样?除了第二种外别的都还好?
但要知道,这兵役是从二十三岁不断循环到五十六岁才结束的。
种地?哪来的时间去种地。
还有人头税,一种对未成年人征收,称口赋。
一种对成年人收,称算赋。
从几岁开始收那得看当权者的意思。
还有就是女子在十五至三十岁没嫁人的,要加收五倍的算赋。
单身要交税的。
人头税基本上是从七岁开始交,但到了刘宏这里,从一岁就开始收,百姓连孩子都不敢生。
土地税虽然低了,但各种税跟兵役力役相加,哪还活得下去。
交不起税就要沦为官奴,给官府衙门当苦力,待遇差就不说了,人头税还得交双倍。
那还不如卖身当奴隶,人头税两倍也有地主豪强出。
卖身了没自由,活也特别多,但至少活得下去啊。
私兵哪来的,土地兼并哪来的,还不是被逼的。
所以有的时候不是世家豪族有问题,是国家有问题。
赵泰没有扩军,但兵役的制度却改了。
力役也不是义务劳动,是给钱的,哪怕不会很多,但至少也不能让人亏了不是。
口赋上调到十岁开始交,规定十七岁成年,就这些东西改一改,百姓哪个会不笑。
吏治清明,说起来难,实际上对古代百姓来说再简单不过。
正在赵泰大搞改革,只等各县军队整顿好就拿世家豪族开刀,解除阶级制度,破开土地兼并的时候。
朝廷的诏安队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