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等于让商家回避风险。举个例子来说,江南的丝绸运往西北万里之外的西辽,甚至再往西的欧洲,再从欧洲运送物资回来,一来一去一年多,这途中有太多不确定的因素了,有太多的风险,商人不愿意冒险,物资只能是分段交易,分段运送。这样以来,商贸就受到很大限制,物价也涨很多,实际上商人利润并不大。今后,商人只需要组织货源交给商贸局就可以了,商贸局是一个由军方参与,半军事化的部门,货物由退役士兵押运,途中回有汉军保驾护航,既安全,又高效,利润还好,商业流通比之前快很多倍。不仅吸引大汉商人去欧洲,也把欧洲的商旅吸引过来了,毕竟有商贸局负责,商人不用担心强盗,土匪。
这一条,得到全票通过,毕竟这些人多少都涉足商业,商贸局的存在等于保证大家的权益,当然会全票通过。
第二个方面是关于扩大手工作坊,建立工场的,这里面牵涉到方方面面,很多部门都涉及其中,这里面其实就是一种资本主义萌芽,这里面很多都是新鲜事物,商人,工场主,作坊主想要朝廷的资金,技术,政策,法律,土地,人员招募,市场开拓方面的支持,这问题不大,朝廷都可以给与强力的支持。比如织布机一台需要上百贯,一个作坊就需要上百台,一套机器需要十个工人,整个作坊需要占地几十亩,这些的投入巨大,不是一般作坊主能承担的,朝廷低息放贷,允许以货物来抵债,减少商人的后顾之忧。这些都很快通过了,争议不大,可是提高商人地位这块争议就上来了,而且争议很大。
士农工商,历朝历代,商人的地位都是最低的,除非是能做到像柳家,柴家,向家那样,不过他们总体都是官商结合,有官方背景,否则也做不了那么大。至于其他商人,一直受到限制,尽管是在相对开明的宋朝,商人也限制也是很严格的,甚至在穿衣服,出行,婚配方面都有很大的限制,这点在大汉也没有太大的改变。
大汉子立国开始,就在连年征战,这种情况下很多地方都不完善,尤其是律法上基本上是对宋朝照搬过来的。
大汉商业的发达,是由那几个超大的财团形成的,实际上下面的商人依旧得不到尊重,商业规模也很难扩大。
眼见下面人争议不断,范致虚就说道“大汉以军武立国,一切为战争服务,这点诸位都很清楚。可是打仗打的是什么,不仅仅是军队而是钱,这些年,陛下的皇商财团以及柴家,柳家,四大家族,还有向家,郑家,王家,钱家在不断地贴钱进去,否则以大汉的财政收入支撑不了这么久的战争。前面,赵相公提及土地国有的时候,还不是因为总体财政压力大的一个缩影。官商结合,总有一天会成为大汉的毒瘤,也早晚会被铲除。而支撑大汉前进的注定是商人,他们依法纳税,为大汉做出重大贡献,朝廷就应当给他们的地位适当抬高。大汉海军开拓海外,为什么那么多商人砸锅卖铁也要逃离大汉,就是他们在国内得不到应有的地位,这对大汉来说是一个危险信号。”
“话不能那样说,商人逐利,地位提高会破坏礼乐。况且士农工商是上千年来传下来的规矩。另外一旦商人地位太高了,更对的人去经商,那么土地荒芜了怎么办,大家都不读书,都去经商,那商人的利润又从何来,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危险更大。”骨子里异常保守的胡寅直接提出来了反驳,他恐怕在在场官员之中,为数不多没有参与经商的官员之一吧。
“军人开疆拓土,保国安民是贡献,文官执政一方,造福一方是贡献,为什么商人纳税不是贡献,工匠制造不算是贡献呢?”范致虚有点发火了,老头子气呼呼地说道“没有火炮,进攻城池的时候,会有多少人死亡。我们只看到了凌大人加官进爵,可是我们为什么不能看到工匠的贡献呢?地方安民需要钱,振兴经济需要钱,开拓海外需要钱,打仗还需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