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七章、收获(1 / 2)

庆荣华 千年书一桐 1518 字 3个月前

令大家意外的是,朱旭对朱悯想出门游历的心愿颇有兴趣,因为他自己也曾向往过大漠的孤烟和长河的落日,还有江南的烟雨和岭南的荔枝。

可惜,这些年一直忙于政务,再加上户部银库也不丰裕,他也只能望书兴叹,南巡计划一拖再拖。

谁知这个不起眼的儿子倒是给了他一个大惊喜,居然和他想到一处了。

父子两个探讨了一会书中的景致后,朱旭突然看向了曾荣,“朕怎么把你忘了,你老家不也是江南的,来,说说你老家那边和这有何不同?”

“回皇上,最大的不同是南边一年四季都有新鲜的菜蔬吃,这点。。。”

“打住,不许提吃的。”朱旭打断了她。

“回皇上,若论四时的风物景致,可各用两个字来形容,南边应该是柔,北地是刚,南边的柔在风,在水、在云、在雾,在山,在树,在山间的每一条小溪,在丛林的每一朵野花,在乡间袅袅升起的炊烟里,也在烟雨朦胧的楼台亭阁里。北地的刚呢,也在风,在沙、在树、在山,在水,在迎风直上的风筝里,在策马奔腾的草原上,也在奔流而下的江河里,在打到脸上生疼的沙粒里,也在一望无垠的冰川上。还有,南边人说话也柔,吴侬软语这词你们应该听过? 我老家那边口音也比较柔,相对来说,北方人性子刚? 说话语气也刚。”曾荣说道。

“那个? 我能不能问问? 为何你单单提到南边的炊烟,这炊烟南北又有何不同?”朱悯问。

“回五殿下,自然是有的? 北边的风硬? 风力强,北方的炊烟要么是往一个方向弯,要么就是直直往上? 南边的风柔? 炊烟也是曲里拐弯的。”曾荣解释道。

“那你是喜欢南边还是北边?”又是朱悯问。

“回五殿下? 春天喜欢北边? 南边景致虽美? 但梅雨多? 常常一下就是一个月,到处潮乎乎的,东西发霉,房子也跟着发霉,就差人不发霉了。还有? 北边这炕也好? 热乎乎的? 南边冬日很难捱的? 潮湿、阴冷,连被窝有时也是潮乎乎的,好像有水汽。不过我不喜欢北方的风? 吹在脸上生疼生疼的,南方的风吹在脸上也是柔柔的,还带了丝丝青草的甜味。好了,不说了,总之,就是各有各的好。”曾荣见朱旭又盯着她,以为嫌她话多了,忙把话收住了。

“不好意思,据吾所知,曾姑娘方才这番话有失偏颇,你口中的南人其实大多并非真正的南人,而是随着历史进程不断南迁的中原人,最早南迁的中原人可追溯到秦始皇时期,当年秦征岭南融百越,有大批的中原人留在岭南一带。再后来,随着五胡乱华的衣冠南渡,又有大批中原人逃往南边,和当地的蛮人融为一体,据悉,整个江南一带,有中原移民上百万。你说,这些人繁衍至今,究竟是算南人还是北人?”朱悟问道。

曾荣刚要张嘴,只见朱恒说道:“三弟也说了,第一次移民是秦,第二次是五胡乱华,这两次距今均有上千年,这些中原人早就和当地的南蛮人融为一体,不论是语言、文化、生活、建筑等各方面只怕也难以找到往日痕迹。”

“二哥这话不对,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体系,叫客家系,这个体系的汉人大多是两宋时期过去的,他们聚集在赣江、汀江、梅江形成的三江平原上,大多还保留了他们的语言和习俗,形成他们独特的客家体系。”朱悯说道。

他喜欢研究各地的地方志和史籍,因此,他说的这段内容朱恒和朱悟都不太清楚,就连朱旭也觉新奇。

他们只知有中原人南渡这一说,也知如今的南人不少是中原人后裔,却不知有客家体系一说,更不知这客家体系居然还保留了他们的语言和生活习俗。

“不对啊,朝堂也有不少南边的官员,朕只知他们的籍贯和来历,确实有南渡后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