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八十五章 铁路(2 / 3)

苏厨 二子从周 3082 字 2020-11-04

比如《子不语》。想偏了的,自己留言检讨,接受批评。

但是这套做派在如交趾、宁夏这样的地方暂时还用不着,因为这些地方的人,想法还没有复杂到这么假的程度。

夏人的官很糟糕,别说夏国,辽国都是,就连涉及国计的军器,铁冶,都是部落承包责任制。

因此才被巢谷钻了大空子。

语言对三路路级以上高官不是问题,但是以下的县令、知州,就有些麻烦了。

苏油厚颜无耻地给这些人,推荐了一款爆款——眉山师爷。

师爷的源流,出自周王之官——“幕人”。

《周礼·天官冢宰第一》“幕人掌帷、幕、幄、帟、绶之事。凡朝觐、会同、军旅、田役、祭祀,共其帷、幕、幄、帟、绶。”

他们能够为幕主出谋划策,参与机要;起草文稿,代拟奏疏;处理案卷,裁行批复;奉命出使,联络官场。

干的其实就是“代理州官县令”的职务,因此深得官员倚重。

又因为身份特殊,故府内衙役、仆从将之作为老爷的朋友来看待。

其中以刑名、钱谷二席最重,称其为“师爷”。

官员则称其为“幕友”,师爷则称官员为“东翁”。

比如晁补之、秦观、苏元贞,都曾经是苏油在杭州时的“幕友”,而苏油身边的人来来往往,有一个“师爷”一直没变,那个人是张麒。

其实这个制度不好,但那是相对于现代,在如今这行政管理粗放到令人发指的原夏国地区,堪称跨时代的巨大进步。

可不嘛,宋朝跨越到了清朝……整整八百年间……不过话说回来,那八百年间,制度是进步还是倒退又得另说。

除了抓官员培训,还有教育。

苏油在各州都设立了小学,但是义务教育这种逆天的良政,却还不敢施行。

只能规定,除了条件好的孩子可以不读外,凡是进校读书的孩子,家长会得到很多招工,用人方面的优待。

工厂里,同样要开辟扫盲班,一样有晋升,薪酬之类的相应鼓励政策。

在行政管理方面,苏油基本已经分派妥当,有过目不忘的判官晁补之;有熟悉蕃夷,商务,佛学的宁夏路转运使苏元贞;以及执行力比蔡京还猛的幕府掌书记毕仲游,加上战略大师种诂、章楶……现在他自己就成了万金油。

如今是春播时节,重点是种地,还有水利工程。

莱山一号的丰收,油菜的丰收,让兴州农人的收成高了三分之一,有了素油,将黍米换成小麦油菜来耕作的积极性更高了。

宁夏三路种植的春小麦,如今麦苗已经成长了两个月,整个兴州河谷平原,全是一副荠麦青青的景象。

朝廷的各路厢军也陆续开到了,苏油将之编为建设兵团,大体分作三部,懂文字的做工人,不懂文字的,三十五以上的做农人,剩下的修路。

蒸汽机已然开发成功,火车,需要提上议事日程了。

如果不是水运,拉煤走陆路,一百里价格翻一倍。

中国最苦逼的地方,就是本土煤产区在河套两侧,而工业发达地区,现在在蜀中、郑州、两浙。

后世近现代工业首先出现在英国,其主要原因就是煤铁、工商、航海几乎全部集中在一处,具备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

好在现在苏油拿下了南海,那边丰富的资源可以通过海运送往两浙。

但是这又出现了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西北也算是得天独厚,问题是中原王朝对西北的控制不足,技术人才,人口素质等储备也不足。

所以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打通西北黄河与中原水系连接通道。

最容易的地方,就是兰州到秦州,连通黄河和渭水。

不过一里铁路需要三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