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舍绢一百匹,造地藏菩萨像一尊”供奉起来。
一家人如今说起这件事情,都是既唏嘘又感慨。
一个眼神灵动的漂亮小侍女上前给苏油斟茶,苏轼说道“对了,这位是我收养的常侍,还是姓王,叫朝云。”
苏油看到小姑娘头上还是双丫,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苏轼看着苏油的表情“小丫头家境清寒,自幼沦落在歌舞班中,在杭州也有些名气。我喜她气质,便与她赎了身。”
后世网络上苏轼被黑惨了,其实朝云十二岁进苏家时只是侍女而已,十八岁才被纳为妾侍,并非很多人印象里那种摧残幼女的狂魔。
不过这些苏油也不清楚,只警告苏轼道“大宋律令,女子十四方可嫁人,你纳常侍我不管,但是今后不管是替她择人婚配,还是那什么,须得成人之后。”
苏轼如今估计也没那心思,大咧咧地道“你想多了,朝云就是聪颖灵慧,我不忍她陷入泥涂无法自拔而已。”
呵呵呵……想多了,那我们走着瞧好了。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古人就是这样,两叔侄能在各自赴任的路上相遇一场,这就已经是非常幸运的事情了。
互道珍重之后,旅途还得继续。
不过大苏在杭州交往下的朋友和仰慕者真是太多太多,苏油理所当然地要把这些关系拉拢起来。
这些都是后话,苏油并没有急吼吼地赶去杭州接印,反而在苏州停了下来,等待后边大型机械队伍的同时,考察太湖地区的水利工程。
太湖地区得天独厚,水利目的说白了就十个字——低田无水患,高田无旱灾。
要做到第一条,就必须设立相应的给水,蓄水,以及排水的工程。
在太湖西边,兴修陂塘,造渠引水,从高到低,形成灌溉水网,一路滋润南北两边的高地,最后汇集于东面。
在太湖东边,地势低洼,则要修建拦水坝,避免漫浸之患,保护农田。
同时还要拓宽河道,防止淤塞,在东西走向的数十条自然河流间,人工开挖无数的南北调水渠,这样可以调配水源,以及各出水河道的水力,防止局部灾害。
之后才是交通和阻拦海水。
令苏油匪夷所思的是,号称水乡的地方,如今的水利工程,一大半竟然是为了抵御旱灾!
这就还要修建水闸,江口水源引渠等调节工程,解决引潮和蓄潮的所需,保证无论旱涝,太湖都有水可用。
可以说,太湖工程,与都江堰一样,其实是一个从先秦一路贯穿到大宋,体现出华夏民族高度智慧的千年大工程。
苏油与郏亶站在姑苏山上,身后是张麒和蔡京。
郏亶展开手里的地图,结合眼前所见的大水面,对苏油讲解整个太湖地区的水患成因“运帅你看,太湖古称震泽,水网密布,古有进出河道两百六十多条。”
“入水口主要有二,一条在这里,西北方向,这里有荆溪百渎;”
“另一条在西南方向,有苕溪七十四渎;”
“而出水口,古有吴淞,东江,娄江三大主河,合称为太湖三江。其中东南方有震泽七十二港,有进有出;东面有吴江十八港,均为出湖港浦。”
“依托自然水系,从秦汉时起,沿湖低田,开始筑堤圈圩;沿江高地,逐渐引用江水;北部洮滆两湖的湖滨,开始陆续兴筑陂塘。”
“到南北朝时,西部金坛以东,修筑了单塘、吴塘、南北谢塘等较大塘堰。东部常熟高乡,滨江开凿二十四浦,通夏秋江水潮汐,资灌溉,无旱忧。”
“隋唐年间,润、常、苏都有了灌溉排水工程。唐元和八年,在常州西开孟渎,北通长江、南接运河,计四十一里,引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