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谁才是真命所归。”
拂晓之下,二人分别上了车马,在诸多shì卫的拱卫之下,马车渐行渐远,与此同时,被远远抛在背后的鸿胪寺人声渐渐鼎沸起来,一辆辆车马停驻在门口,等待着各家的王爷准备启程。
靠着鸿胪寺的小河蜿蜒向远方,岸边的垂柳微风颤抖,一大清早,已有人在沿岸垂钓了,垂钓之人戴着大大的斗笠,笠沿之下,是模糊不清的脸,被那yīn影遮住,其中一个人沉声道:“昨日夜里,宁王与唐王会饮,宁王多有怨言,屡屡提及靖难之事。”
“此事事关重大,要不要知会北镇副司一声,让他们在南昌府的人仔细打探?”
“不必,厂公的意思……”那戴着斗笠之人懒洋洋地道:“东厂不要和北镇府司打交道,这种事自然是越少人知道越好。”
…………………………………………………………………………………………
紫禁城的小殿里,朱佑樘一如既往地起了个大早,柳乘风的药方已是有了一些效果,这十日以来,朱佑樘睡得足了,精神更是焕发一新,他喝了一碗延年粥,便出现在小殿里,过了片刻,内阁的三位大臣也相继来了。
这是弘治朝的规矩,因为朱佑樘勤政,所以早朝之前,都会让内阁的人来和他通通气,制定好既定的办法,早朝时再把决定下发出去。
只是今日,这小殿里却是出奇的沉默。
朱佑樘略带几分不安,眉宇之间又隐隐有些怒意。而三位阁臣显然也知道陛下在想些什么,只是这宗室的事,他们又插不上口。
冷了一会儿场,外头有个小太监蹑手蹑脚地进来,悄悄地到朱佑樘的耳畔低声说了几句话。
朱佑樘点点头,抿着嘴,不由地发出冷笑。
“下去吧,告诉东厂,继续探听。”
小太监躬身退出。
朱佑樘才慢吞吞地道:“宁王他们已经启程了,今日的朝会,应该会很热闹。”
刘健捋须,默不作声。
李东阳低着头,装模作样地喝茶。
谢迁的脸上闪lù出一丝怒sè,显然对宁王带着不满。
朱佑樘继续道:“方才东厂禀告,说是昨天夜里,在鸿胪寺,酉时三刻,唐王与宁王会饮,宁王屡屡口出狂言,大逆不道,刘爱卿,你怎么看?”
刘健呆了一下,想不到这一次皇上指名点到自己,不由苦笑一声,心中想:“宗王的事,又岂是外臣能干涉的?陛下这不是将老夫推入火坑吗?”
对这种事,外臣一向是忌讳莫深的,晁错就是先例,当年晁错倡议削藩,此后引发动乱,最后被腰斩于街市。
不过既然点了名,刘健只好说话了,他微微一笑道:“宁王无端,不过依老臣看,这宁王有野心而无机心,到了京城竟也不遮掩,这样的人成不了什么大事,只需陛下一道旨意,便可让他废为庶人。陛下又何必为他动怒?这样的人,不足为患。”
“嗯……”朱佑樘的脸sè缓和了一些,淡淡道:“不足为患,朕又何必与他计较?只是此人可恨而已。”
李东阳道:“刘公所说却也未必。”
李东阳的眼眸中掠过一丝狡黠,沉默了一下道:“陛下可曾听说过文皇帝在北京的典故吗?”
这一句一下子惊醒了梦中人,几乎所有人都呆了一下,连刘健都不禁动容,道:“若是如此,那宁王岂不是大jiān大恶?看来是所图甚大了。”
李东阳微微一笑道:“这也未必,到底是真是假,谁也说不准儿。”
朱佑樘这时候的脸sè已是青一块红一块,若宁王当真所图甚大,又有如此机心,这个人一定不好对付。若是不处置他,便是养虎为患。可是要是动手,自己的人生就等于多了一个污点,再加上现在没有实据,贸然动手,只会引起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