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达到控股水平线,但又是这些公司的大股东,股权占比超过30%以上。
这些企业喜欢以「群星系」自居,甚至有些只是群星随便投资了点儿,股权占比可能也就只有个5%左右的样子,普遍是初创公司,这些公司也都喜欢以「群星系」自居。
没办法这个招牌在当下实在太响亮了,说出去别人就会觉得你这公司有点东西。
毕竟群星系啊。
但群星其实是不认的,正儿八经被群星认可是「群星系」的必须要拿到控股权。
如果把整个群星集团比作是一个玄幻世界的大宗门,星宇科技、矩阵量子、鲲鹏科技这些子公司相当于「真传弟子」,那1770多家控股子公司相当于「内门弟子」,没有达到控股水平线但股权占比也很大的公司相当于「外门弟子」,至于那些只是做了一把风险投资的股权占比不超过两位数的只能算个「杂役弟子」。
方鸿笑着说道:「炸锅不是事儿,炸了锅之后也更有动力了不是。」
真传、内门、外门、杂役这四个词就是对应了四种级别的资源,处在哪个梯队级别就能获得相对应的资源,并且逐级提高。
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得竞争,优胜者得之。
如今的群星可不是说你愿意交出控股权成为控股子公司就会收,尤其是随着后续一系列福利工程的推进,进行统一管理,多进来一个就意味着要多开支一笔。
只要得到群星的认可,有什么事就得管,该给的资源也会给,该照顾的也会照顾,自然是有着不小的准入门槛。
对于外门弟子这个级别,其所处的位置即可以说是不上不下有点尴尬,但换个角度又可以说是距离晋升内门就只差临门一脚。
所以这些公司的员工肯定更有动力,就在眼前了只差临门一脚,加把劲的事情了,公司的管理者也会被底下的人推动着前进,而且不愿意也不得不交出控制权,不会以其个人意志为转移。
因为你不交出控制权,群星就不会认可,不被认可就得不到好资源的倾斜,得不到资源倾斜,公司本身也拿不出那样的待遇,底下的骨干级员工就肯定会跑路跳槽,剩下的是歪瓜裂枣,有真本事的都跑了,公司的整体竞争力就不可避免走向衰弱。
员工是和尚,和尚可以跑,公司是庙,和尚跑得了,庙跑不了。
所以,对应到外门弟子这个梯队的公司,今后要么就临门一脚跨过去更上一层楼成为「群星系」真正的一员,并交出控制权受其约束。
要么就掉下去,想要维持现状基本不可能。
至于杂役弟子嘛,反倒是无所谓了,不会去想那么多,路都走不稳就想着跑甚至飞是不现实的,还是先把路走稳再说。
这四个等级其实就是群星投资战略的四个阶段,也是被投资企业或团队由外向内逐步进入群星系核心圈子的四个关键门槛。
杂役弟子就是群星投资广撒网阶段,都领个几十万或一两百万的天使投资,然后各自去折腾,群星则是看看谁能脱颖而出,如果不错就会跟进投资并且加大投资力度,同时股权占比也会跟着攀升,成长起来的就达到外门弟子的门槛。
外门弟子又会得到比杂役弟子更优质的资源,然后继续竞争成长,竞争失败就淘汰,在这个阶段脱颖而出就会得到群星更高级别的重视,意味着距离成为内门弟子只差临门一脚。
内门弟子才是群星的中坚力量,对于投资公司来说只有成为群星系控股子公司,才是真正意义上乘凉于大树底下,才能称得上进入核心圈子,获得的资源又是一次质的提升。到了这个阶段已经完全脱离创业期,真正走向成熟并且下一个阶段就是进一步做强做大
。目前群星系旗下1770多家控股子公司,除了已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