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直接选几个十八线小车企扶持起来,甚至完全可以让星宇科技内部离职几个高管,让他去创业成立汽车公司,然后将之扶持起来,简单有效得多,沟通成本是直线骤降。
但是仍然有必要费劲巴拉的去找那些国内的老牌车企谈谈,这个环节是不能少的,就是要让有关方面看在眼里,不是我不想帮助他们在从未有过的电动智能变革中活下来,是踏马的他们自己根本就不想活。
只有这样才能让上面有关方面说不出话来,想保那些企业的人也只能无言以对,既然已经成为了工业升级和国家大战略的阻碍,那就只能铲除,只能干爆他们,让别的新兴车企取代他们。
所以这个环节看似在做无用功,实则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
只有做了这个无用功,后面各方的工作才好展开,到时候被打爆的稀碎一地,跑到上级哭爹喊娘的时候,上级有关领导也只能恨铁不成钢:曾经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啊,现在来我这儿哭疼,晚了,大势已去,我这张老脸也不好使了!
事实上,方鸿也并非是设计引诱,如果那些车企有觉悟,是真的愿意盘活他们,并在这一轮电动智能变革的浪潮中存续下来。
但是那帮子既得利益者心中有自己的一套算盘,跟星宇科技合作车企是能活下来,甚至能进一步做强做大,可他们的既得利益没了,因为星宇科技的价格透明,吃不了回扣,根本没有内部可操作的空间。
他们噼里啪啦的打着算盘一算,发现跟星宇科技合作能让企业活下来,但自个儿没法子再舒服捞钱了,那还不如找个由头拒绝,趁着最后余晖榨干最后剩下的那点价值,直至企业死掉。
跟星宇科技合作,立马就捞不到钱吃不到回扣了,不跟星宇科技合作,虽然企业最终会走向陌路,但起码在这个过程中还能继续捞一段时间,所以这帮既得利益宁愿企业最终死掉也不愿跟星宇科技合作。
至于企业死不死,企业倒闭导致大量的基层员工失业,他们压根就不在乎,他们只在乎企业死掉之前还能捞多少钢镚到自己的口袋里。
方鸿与执掌星宇科技的秦丰,两人合计商量确认了接下来的战略规划,外部物色4家十八线不知名的车企合作,加上目前已经合作的通泰汽车集团总共5家。
然后在星宇科技新能源车部门的内部物色5位高管,然后把他们“解雇”了,让这5个高管自己出去创业,各自成立一家车企,总共10家车企进入市场抢占主流大众市场,彻底干爆那些老顽固,用硬实力在市场当中直接拼杀完成一轮新旧交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