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秭归疑云(2 / 4)

泼刀行 张老西 5137 字 4个月前

……

秭归县县城,为归州古城。

因临近长江,境内河道密集,往来者既有本地汉人,也有众多土家人。

因靠近蜀地,操巴蜀口音者也不少。

众人从江岸山上下来,又绕了个弯,从侧面来到码头,抬眼望去,便见一座古城依山而建。

城不大,都是用石头垒砌而成,古意盎然,敦实浑厚,半山小而下方大,看上去就像个葫芦。

王道玄抬头抚须道:“来之前,贫道还特意打听了一番,此城来头不小啊。”

“昔年关圣身死,刘玄德亲率七十万大军自蜀中东进伐吴,在此撮土筑城,所以又叫刘备城。”

“秭归县城原本在对岸楚王旧城,后来天象异变,大雨数日,城池塌陷,江水倒灌成为湖泊,便搬来此地。”

“原本是土城,几经修缮,成了如今模样。”

一旁的沙里飞毫无兴趣,左右瞅了一番,低声道:“道爷,管他张飞还是刘备城,我只知道这里有点不对劲…”

却见从岸上来了一个小商队,全部是操着巴蜀口音,骡马拉着几辆大车,上面堆满杂物。

而在远处,几名衙役正牵着猎犬走来。

“有问题,先离开!”

李衍也早已发现不对劲,拉着众人就走。

“站住!”

他们刚退到路边,便听得一声大喊。

并非是叫他们,而是其中一名差人忽然拔刀,拦住了那帮蜀人商队。

“差爷,怎么了?”

“检查!”

“这…您通融一番。”

商队领头者,是一名中年汉子。

个头不高,身穿破旧粗布衣衫,白布缠头。

“川西男女白缠头,此俗相传念武侯。”

这是蜀中汉人服饰特点,相传是纪念诸葛武侯,一直流传到现在。

虽是平民打扮,但无论从其体型还是步态,都能看出是个练家子。

他一脸谄媚,操着巴蜀口音官话,连忙上前说好话,还偷偷从怀中取出几两银子,想要塞给差人。

然而,几名官差却丝毫不给面子。

啪!

为首的官差挥手打掉他手中银子,怒骂道:“你们鬼鬼祟祟,一看就有问题,排查,都给我老实待着!”

说着,打了个眼色。

两名手下当即上前,一人端起手中长枪,另一人则牵着猎犬,在几辆大车旁边绕来绕去。

“汪汪汪!”

忽然,猎犬对着其中一辆木车狂吠不止。

持枪的官差二话不说,直接上前一捅。

木板大车下方应声碎裂。

哗啦啦!掉出了许多白色块状物。

是食盐!

李衍看到后,丝毫不觉意外。

他方才便察觉不对,暗中运用神通,已闻到后方车队内大量食盐的味道。

这帮人都是私盐贩子。

大宣朝盐政,前期是开中法,如今是纲法。

所谓“纲法”,便是将持有盐引的商人编为纲册,没有入纲的商人,则不许经营盐业。

而且,还必须到指定盐场,不得越界侵销,运输过程中,各种查验手段极其严苛。

此法一出,立刻造就不少豪商。

基本都与当地官员有牵连。

当然,天下间从来就不缺钻空子的人,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盐纲这东西为官商把控,同时也出现了各种私盐贩子,常是江湖中人。

比如关中有些出名刀客,便是贩卖私盐谋生。

“动手!”

眼见难以善了,这帮蜀中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