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这个说法了,否则就感觉自己像是蠢才一样。
又是忙碌的一天。
张硕和罗勇军听了一上午的报告,终于听完了所有框架设计的内容。
这时候,任务进度已经涨到了‘99.3%’。
罗勇军感觉规划已经很完善了,再结合核心算法就能形成一整套逻辑完善的大型算法。
张硕知道其中肯定还存在问题。
这一个小问题可能会导致整个算法出现大问题,而一整套算法存在某个问题,想要找出来是非常困难的。
张硕又理了一遍框架,发现根本找不出问题,就毫不犹豫地进行了‘氪币’操作。
科研币-3。
打开系统界面,任务显示变成了——
任务一
研究项目名称:大型实验偏差分析算法规划(难度评估:B)。
进度:100%。
任务已完成,可提交!
“提交!”
科研币+60。
科研币:261。
“60个科研币奖励,科研币的规模越来越大了……”张硕不由得笑了出来,他感觉就像是每天省吃俭用,终于攒下了一大笔钱。
这笔钱多到……
“再进行一个难度稍低的B级任务,直接就能完成?”
他思考的赶忙摇头,绝对不能有这种想法。
那和败家子有什么区别!
在任务进度达到百分之百以后,张硕也知道了框架规划中的问题。
不是某个框架,也不是某个模块或算法设计,甚至不是量子研究所的问题,问题出在了这一部分规划和核心算法的对接上。
每一部分单独拿出来都没问题,但放在一起却出现了问题,主要是因为算法和计算逻辑的关联,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漏洞,要解决这个漏洞必须要添加一个新的模块。
这就和量子研究所没关系了。
张硕拿着所有资料回到了计算机房,随后就开始新模块的设计工作。
一切都在脑子里,需要的只是写出来而已。
大概花了半个小时的时间,他就完成了新模块的设计,也顺便写好了功能描述,随后就给崔凯文发了信息,“大型实验偏差分析算法规划项目完成了,马上可以提交验收。”
“你们是什么样的验收流程?”
于此同时,高能所物理中心正在召开会议。
会议由所长吴建宁亲自主持,谈的是‘大型实验偏差分析算法’的研究,参会的都是物理中心和计算中心的核心人员。
高洪利院士、谭志明院士,再包括曹孟波、崔凯文、鲍贺星都在。
ICHEP会议上,计算中心发布的成果引起了国际关注,其他的机构、团队都对于偏差分析算法很感兴趣。
据可靠消息,核子组织数据中心的小型实验偏差分析算法研究也很顺利,预计三个月内就能完善使用。
他们还同步论证了大型实验的偏差分析算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这让高能所的领导层有种焦虑感。
在实验数据偏差分析研究上,他们可一直都是遥遥领先,也以此连续发布国际关注的成果,领先的感觉实在太好了。
领先,就能一直有成果。
哪怕只是做个计算分析都能当做成果来发布,若是被后来者赶超失去了领先地位,成果、关注,一切就都没有了。
所以吴建宁就主持召开了会议,专门去讨论大型实验偏差分析算法问题,“我们不能只寄希望于张硕的合作项目,自己也要组建团队研究。”
“大型实验非常复杂,要实现偏差分析不一定按照张硕的想法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