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息过后。
朱慈烺终于是做出了决断。
只见朱慈烺从龙椅之上起身站起,向着刘博源、李邦华等人高声道:“诸位爱卿,既然你们全都表示了赞同的态度,那就依照榆林亲王所提出的建议,不必理会江南各省官员们的联名奏折。”
“朕也坚决的表明态度,将会继续以试点的方式实施官绅一体纳粮,加快推行全面开海、增设海关之事,为我大明朝廷征收更多的赋税。”
“皇上圣明!”
刘博源、李邦华等人连忙拱手抱拳,齐声高呼。
“好了!无需给朕拍这种马屁了。”
朱慈烺微笑着摆了摆手,重新坐回了龙椅之上,而后转移话题说道:“诸位爱卿,数日之前的朝议上,朕定下了继续以试点的方式实施官绅一体纳粮之策,但却还未定下选择在哪个地方实施。”
“不知以诸位爱卿之见,整个大明天下之大,应当选择哪个地方比较合适?”
选择哪个地方比较合适?
听得朱慈烺所说的话语,刘博源、李邦华等人顿时陷入了沉思之中,全部都在认真思考着这个问题。
然而在刘博源的心里,其实根本没有什么可考虑的。
选择在哪个地方实施官绅一体纳粮之策,还不都是全凭朱慈烺的意思就行。
只要朱慈烺明发旨意布告了天下,难道当地的官绅士族们还敢抗旨不遵不成。
如果当地的官绅士族们真敢抗旨不遵,那么刘博源还是非常的乐意出手,镇压这些抗旨不遵的官绅士族们。
相对于刘博源没有什么可考虑的,李邦华却是考虑的比较慎重。
选定在某个地方实施官绅一体纳粮之策,当中需要多重因素的考虑。
比如朝廷对这个地方的掌控,能不能完全的掌控在手,能否稳定地方的秩序。
再比如这个地方的官绅士族们,能不能接受朝廷实施的官绅一体纳粮之策。
若是不能接受的话,那么朝廷需要如何应对,是否需要派遣兵马强行镇压。
另外还有,朝廷选定的某个地方,到底能够征收多少赋税,能不能暂时缓解朝廷的财政问题。
以上的这些因素,都是李邦华需要慎重考虑的。
在经过一番慎重的考虑过后,李邦华最先站出来回道:“回禀皇上,依照微臣之见来看,选定陕西作为试点实施官绅一体纳粮之策,正是一个很好的地方。”
“选定陕西作为试点?”
朱慈烺先是面露疑惑之色,但很快又转为了一脸的明悟,眼中闪过一抹喜色。
几乎没有过多的思考,朱慈烺当即拍案决定道:“好!那就依照李爱卿之言,选定陕西作为试点实施官绅一体纳粮之策。”
看着朱慈烺直接拍案决定了下来,李侍问、郑三俊等人皆是满脸疑惑神情。
他们先是看了看李邦华,随后又看向了坐在龙椅之上的朱慈烺,最后又看向了没有出言的刘博源,心中顿时明白了些什么。
不过李侍问、郑三俊等人却并没有多说什么,也没有表明赞同的态度,反而是低首沉默,故作深思之色。
而作为当局者的刘博源,心里自然也是十分明白,为什么朱慈烺会这么直接的拍案决定,选定陕西作为试点实施官绅一体纳粮之策。
奋斗在明末的边军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