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2章 蓬莱水城,登州水师(1 / 1)

登州府,蓬莱水城。

因蓬莱水城地处辽东半岛极边,且又外接渤海重洋,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所以也就成为了大明北方最为重要的水军要塞与兵家必争之地,历来发挥着抵御外侮、保卫海疆的重要作用。

同时也使得蓬莱水城享有‘京津门户’与‘渤海锁钥’之美誉。

大明洪武九年(1376年)时,登州升级为府,增设登州卫,并在宋代辟建的刀鱼寨旧址上疏浚扩展,环筑土城。

登州卫下辖有七个千户所,每个千户所设有备倭船十艘,共辖战船七十余艘。

后来为了备倭急需,又在蓬莱水城内建立水师府,专设水师营,全称为‘备倭都司府’,俗称为‘备倭城’。

因城墙是围小海而建,故又称为‘登州水城’。

登州水师营以参将或游击将军统领,归属登莱巡抚调遣。

后因倭寇肆虐海疆,使得大明朝廷多次加强了登州海防力量,并在登州水城内屯聚重兵,设立山东海防总兵官。

为了进一步加固登州水城的防御,原有的夯土城墙也改为了包砖结构,又在东西北三面增筑敌台,各架设有两门将军炮。

如此一来,城内的水师官军就能凭借着敌台上的火炮,控制附近海面,增强了对敌威慑力,使得蓬莱水城真正成为了北方的军事要塞。

嘉靖二十五年至三十五年1546年-1556年,登州水师营共下辖有水军五营,即水左营、水右营、水中营、水前营和水后营。

每营设有领兵官一人,每营两哨,每哨设有哨官一人,每哨配备有福船二艘、海苍一艘、艨艟二艘。

登州水师共有五营十哨,拥有大小战船五十余艘,官兵三干余人。

可在崇祯十一年1638时,登州水师被朝廷精编为左、中、右三营,改由登州城守营游击将军统领。

尽管登州水师被削弱了兵力,但是该有的战船数量还是没有少的,只不过缺乏日常的维护而已。

........

也许是不受朝廷重视的原因,又也许是不再出现倭患的原因,从而使得如今的登州水师已是变得不堪为战,最多只能用于威慑海盗而已。

是的,就是用于威慑海盗,而不是围剿海盗。

至于其中的具体原因是什么,那就不得而知了。

曾经还有三千余人的登州水师营,已经被削减至两千人左右,这还只是军册上的名单。

若是深入登州水师营调查一番的话,那就能够详细的知道,如今的登州水师营最多只有一千五百人左右。

而且在这一千五百人当中,老弱病残又还占据了一大半,真正能够算得上青壮且又能上得战场的兵力,最多只有五百人左右。

这并非是过于夸张,也并非是故意贬低登州水师营的实力,而是事实的情况就是如此。

在整个大明军队当中,不仅仅是登州水师营不堪一用,就连整个大明军队都是如此。

当然了,除了榆林亲王刘博源所率领的威武军外,整个大明军队之中还能一用的官军,也就只有大明边军与京营新军。

而在各省战兵与卫所军之中,也并非是没有可战之兵,但却大都消耗在了围剿流贼的战斗中,以及还有消耗在了辽东战场。

因此如今的大明军队,哪里还有什么精锐明军,几乎已经消耗殆尽。

奋斗在明末的边军小兵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