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如此类的游戏还有十几个,虽然游戏方式不一样、规则不一样、奖品价格也不一样,但是它们这些游戏都有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选手只要获得游戏胜利,就必定获得奖品。
这种方式可以极大程度上促进游戏参与者的积极性,同时也会让观看节目的观众更有刺激感。
在外行人的眼里,每个游戏奖品都是节目组的一项重要支出,貌似一期节目就要花上好几万块钱购置奖品来给选手。
但在会议室里的所有人都是从业经验丰富的业内人,他们知道这根本就不是游戏奖品,而是满满的广告啊!
节目组的不过是游戏规则,而具体的游戏奖品,按照一般电视节目的操作逻辑,经费都是由赞助商,然后由节目组来购置。
但这个电视节目就不一样了,价格游戏的种类繁多,而且大部分的游戏内容都直接和奖品挂钩,这样的话就可以在每次游戏开始前都介绍一遍本轮游戏的奖品。
这是什么概念?
就相当于这档节目可以无时不刻地在植入广告,而且还毫无违和感。
可以持续植入广告,还不会影响节目质量,这档节目的商业价值就可想而知了。
这想法真是天才啊!
会议室的人看着陆鸣的眼神无不充满了敬佩,因为这个节目的想法确实是天才,能够将广告和节目内容以这种方式结合,这在全世界都应该算是首创了。
接下来,陆鸣具体地讲了这档节目应该怎么投入制作。
既然这档节目的主题是价格游戏,那么节目的制作也应该围绕着价格游戏。
首先就是游戏的选手了。
刚才陆鸣提出了一个粗略的参赛选手选择方式,那就是通过一口价的方式来从四位选手当中选择一位来参加后续的价格游戏,但具体怎么选择出来这四位参赛选手,陆鸣并没有说。
一开始陆鸣是想直接从现场观众中随机选择四名观众来进行一口价游戏,然后再从一口价当中选择一名来进行后续的游戏。
但是仔细一想,这是一档大型节目,现场本来就要有两百人以上的观众来烘托气氛,如果再随机从中寻找参赛选手,可能会因为选手在现场紧张或者不理解游戏规则等诸多问题影响到节目拍摄的进程。
还有,这档节目的游戏全都涉及到利益,既然有利益的内容,为了避免以后麻烦,肯定要和选手签订免责协议,诸如本游戏最终解释权归《购物街》节目组所有之类的,这些也会浪费节目拍摄的时间,降低节目制作效率。
所以陆鸣决定将现场观众和选手单独进行招募,到时候用大屏幕滚动的方式来制造出完全随机的假象,其实选手在节目开始之前就已经确定好了。
当然,究竟哪位选手可以进行后续的价格游戏,还是要看各位选手在一口价的表现。
游戏选手问题解决了,就剩下游戏道具了。
游戏道具分为两种,一种是游戏里面使用的诸如大滚轮、圆盘、数字球之类的道具。
这些倒是好解决,陆鸣已经在节目大纲中设计出每个游戏所需道具的草图,只要找到工厂制作就可以,反正也不是什么高科技设备,很快就可以完成。
另一种游戏道具就是游戏当中所需要的各种商品了。
无论是游戏当中作为猜价格所使用的商品还是作为奖品出现,不参与到游戏当中的商品,都是属于这个范畴的。
既然陆鸣想要将这一个个商品出现的机会都打造成一个个广告展示位,那就不能随意设置商品和游戏项目了。
由赞助商和广告商来确定自家想要作为奖品出现的商品是什么,然后由赞助商和广告商来这些奖品。
也就是说,实际上决定每期节目游戏项目最根本的因素实际上是赞助商和广告商所能拿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