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的,看其水平,见他说的不错,觉得能当个文吏。
当时正好有一篇手书要写,张冲就让李桓试试,他口述,李桓做笔。
张冲这边讲完,李桓那边也写好了一封手书。
张冲看了后,觉得很满意,文风质朴,表达清晰,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但这就是他想要的。
于是,张冲就让李桓做了自己身边的书吏,当然张冲身边的书吏不仅李桓一人。
实际上,随着泰山军真正在魏赵之间扎根,北地就谁也无法忽视这一个盘踞大河上下的新势力。
虽然泰山军的政策对于豪势们是恶政,但对于中下层来说却非常有吸引力。
底层的有把血勇的游侠有力纷纷背井离乡去邺城投奔。而一些破落读书人也为了心中抱负,或徒步或骑着骡驴来加入泰山军。
对于这些人来说,他们有知识无权位,有抱负无机会。在原有的世道中,他们只能老死于山野,或惨死于兵火。但泰山军的出现,让他们见到了一条全新的路。
至于什么泰山军收田土?那山间的十余亩薄田直接送给泰山军好了。
实际上,汉室到底和平发展了二百年,识字读经并不难,天下多的是穷读书人,从落寞父辈手里学了一二学问。
知识的传承不难,但做官可就难了。
此时的经学早就不是什么做学问的经学,而是一场世家自己的内部选拔。这些认字读过经的野狐禅就是学问再好,也没可能当官的。
而泰山军的出现就正好定位了他们这些穷读书人。泰山军吸引不了那些世家读书人,但正好撞到穷读书人的心坎上了。
这些人除了脑子的一些见识和学问,啥也没有。还在乎你泰山军是不是破豪强,均田地?
拿去,都拿去,只要给我一个机会就行。
所以短短时间内,张冲的幕府就吸纳了李榕、黄权、郭韬、吴瑞、张允、冯熹等十余名不错的书吏幕僚,大大充实了他的幕府。
而这李桓只是其中一个。
……
李桓倚马而就,墨还未干,就有两名背旗拿着这军报分传东、西两营。
两背旗一手高举功书,一手控驭战马,沿军高喊:
“曲将韩浩斩将夺旗有功,特记乙等。”
“部将张闿斩将夺旗有功,特记乙等。”
随着这一声声唱功声传遍沿路军阵,各军阵高呼喝彩。
而两边刚撤下的韩浩和张闿,还没休息就收到了属于自己的军功,再听大军高呼,浑身战栗。
二人只有一个念头:
“大丈夫就应该打这样的仗,跟渠帅这样的人。”
这就是及时报功的作用。
在张冲的用人之道中,有六字真言:
“罚必尽,赏必速。”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全军所有人。
只要你立了功,军中就给你报功。没人能抢,没人敢压。
说到底军纪都是死的,是教条。要想将军纪持续贯彻下去,就要靠张冲身体力行,用实际行动说话。
而且作为全军统帅,他做一件事比下面做一万件都来得有作用,当然反过来也是如此。
在这个只能讲究人治的时代,张冲自己的言行从来不是自己的,而是全军的。
现场激励前军吏士的举动果然引起了连锁反应。
随着西面的许仲部和东面的蔡确部先后陷壁,南面的陈焕和北面的张达压力巨大。
他们加紧了攻壁的速度,但奈何巨鹿军的南面和北面之前就是围攻邯郸的主攻方向,其主将赵浮、程涣皆有一时之勇。
那赵浮手上有一支精锐大戟士,列在甬道上居高临下,张达部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