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的医治下,刘真真的伤势大有起色。道一和马兮彤商量,要陪刘真真和张清志一起去辽东安置地母元精。
马兮彤也同意,可是又有点担心,万一他们走了,张子铨又来到大都怎么办。道一说尽量快去快回,而且走之前,可以把他们的去向告诉广渊和尚。于是,这事就这么定了。
刘真真和张清志知道后,也很高兴。几个人一商量,决定尽早离开大都。关于具体去何处,张清志是这么讲的。
“两份地母元精,一份要送东南方向,另一份送东北,自然要走得越远越好。我听说医巫闾山下本就有个地母庙。真姑这份就送那里安置为好。“
就这样,几个人很快辞别萧全龄,离开大都,踏上去辽东的行程。
......
一路无话,若干天后,他们安全抵达八百里外的医巫闾山脚下。
此时寒冬已过,虽然天气仍很冷,但风吹在脸上,已不那么刺骨了。几个人一路打听地母庙在什么地方,可奇怪的是,竟然没人听说过。
有个路人说:”该不会是老母庙吧?你们弄错了。“
刘真真一听,便说先去那里看看。路人又告诉他们,老母庙在青岩寺里。
”青岩寺?“马兮彤脸上一愣。道一问怎么回事。马兮彤却说没什么。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于是,几个人顺着医巫闾山山脚向北走。
道一望着眼前连绵的山峰,不由想起几年前他和马家小姐,还有海龙女,从辽东海边逃到望海堂的事。望海堂就在医巫闾山顶上。那时发生了多少事啊。道一不由暗自感慨。
很快,他们按路人的指点到了山脚下的青岩寺。离得老远,他们便望见山门处正在造一尊雕像。走近了一看,是一座观音像。有趣的是,观音长相绝美,手里拿着的不是**,而是一只饭勺。
正当几个人看着观音像迷惑不解时,一个僧人主动迎上前来,告诉他们,几年前,乃颜造反,兵荒马乱之时,周围百姓快饿死了。
观音菩萨此时现身于青岩寺,拿出大笔钱钞购买粮食,就在这山门处设立粥棚,救活了附近无数百姓。
马兮彤听完这些话,脸上不住冷笑。道一又好奇地问她怎么回事。
”兮彤,你一定知道什么。你听到青岩寺的名字时就这样。快告诉我吧。“
马兮彤终于笑了笑说:”你总记得,几年前在望海堂的时候,我们约定在莲花池不见不散。后来我去那里找你时,正路过这青岩寺,见到有人在搭棚施粥。施粥的长得如同仙女一般,你猜是谁?“
道一说猜不出。马兮彤睨了他一眼。
”就是你的箐儿呀!我和她一起去找你,最后只有她一个人去了。“
道一想了想,顿时明白怎么回事,只好干笑道:“她心肠好,你看,人家都认为她是观音呢。”
马兮彤使劲哼了一声,扭过头去,不再理道一。
刘真真在一旁问僧人,这里可有地母庙。僧人说没有。再问有没有老母。僧人连连点头,让他们朝山上走。
于是,几个人沿着山道朝医巫闾山上走。几里路过后,眼前出现一座小殿,面朝南方,站在这里,可以一直眺望到大海,风景着实不错。
在小殿后方的岩壁上有一个洞穴,几个人进去一看,洞中有一座石像,像是个女子,侧身歪脖,左腿盘坐,右腿弓起,一只手搭在膝盖上,不知是何年所塑。
张清志看了看说:“可惜,这是座观音像,并非地母。”
马兮彤问他怎么知道。张清志说他从前见过这样坐姿的观音,然而语气却不那么肯定。刘真真说,还是确定为好,免得放错了地方。
于是,几个人出了洞,又下山找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