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孙两个买好了东西,便打道回府,在城门口遇到卖糖葫芦的,给她买了一支。
周明书本不想吃的,但再怎么说也是奶奶的心意,她接过便咬了一口,酸溜溜的山楂差点酸掉她的牙。
周老太太哈哈大笑,“实在不想吃就拿回家给她们尝尝,不给她们吃天天念叨,让她们尝尝好不好吃。”
看周老太太那一脸狡黠的样儿,周明书点点头答应了。
回到家时,午饭已经做好了。
刘氏,朱氏和冯氏在廊下坐成一排。
“你们这是吓神呢?坐这么齐整。”
“娘,你说啥呢,这个位置正对着门口,不正好看你们啥时候到家嘛。”
见老太太脸上笑容不减,众人心里便松掉一口气,想必事情谈的差不多。
“娘,成没成?”
朱氏试探着问了一下。
“托你闺女的福,成了哈哈。”
周老太太笑着说,双手还拍了一下,‘啪’的一声响在院子里炸开,说明这件事办的非常顺利。
三妯娌一听这还了得,开心的像个孩子一般,特别是朱氏,搂着闺女直蹦,心中的喜悦难言万分。
一旁的周明画和周明远不知道怎么回事儿,但也充当了气氛组,啊啊的直叫。
听到前院的动静,后院的几人都探出头来,见是奶奶和三丫回来了。
看这高兴的场面,就知道事情办成了。
周明棋问了一通,周明书一一都回答了。
“大哥,后面可就要辛苦你了,要多多的砍竹子锯竹筒了。”
周明志笑着秀了秀自己的肌肉说,“一点不会辛苦,看我和小杰的吧。”
中午的饭没有肉,但大家都非常的开心。
这场生意的促成,既解决了全家的债务问题,又可以给全家人安排活儿干。
最起码在新粮下来之前,家里人是不会闲着了。
中午的饭吃过,周老太太的安排便下来了。
周老大带着俩儿子砍竹子做竹筒。
两个儿媳和她自己便帮着割香茅,摘艾叶和薄荷。
三个孙女就留在家做止痒膏。
老三家的在家带孩子,别让孩子跟着捣乱,要是有时间能搭把手就搭把手。
大家对这安排没有异议,但家里的存货没有用完,现成的竹筒也没有,只好先跟着周老大上山砍竹子。
周老太太和周明书则在家午休,等休息好后,再打算去山上帮忙。
家里的人用止痒膏涂满全身,便拎着柴刀上山了。
经过昨日和今日的曝晒,山路已经好走很多。
周老大和大儿子负责砍竹子。
小儿子则负责将多余的竹枝砍下来。
家里的女人和女孩则负责将竹竿拎下山。
分工协作,井然有序。
一个下午,家里的院子里便多了上百根竹子。
一群人有说有笑的还有空闲捡了一些菌子回来。
而周老太太则是把骨头汤给炖上了,里面加了一些竹笋,现在见有了菌子,便又添了一些菌子,慢慢的在锅里熬着。
周明书醒来见一个下午的时间,原材料便准备齐全,这速度真是叹为观止。
与陈大夫约定的时间是五天后,照这速度,分明三天就可以完成。
“大伯,这个竹筒一定要锯的短一些,陈大夫说这个容量会比较好卖。”
为了将长度确定,周明书折了一枝小棍,比着小棍的长度锯竹子。
而这竹筒不可能都一般粗细,到时候就要看她了,尽量让膏体的重量都差不多。
之前的竹筒是没有盖子的,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