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凶手是个弟弟(4 / 6)

你是不知道。这芝麻巷里住的都是些大户人家的外室。

可这行干不了几年,姐妹们手里都有些闲钱,却个个发愁年纪大了没个营生,命都要保不住。

若是有个靠谱的买卖,我保证她们人人都能拿出几百贯来入股,不愁没有本金。”

对周青峰来女人给自己干活,郭铭德颇为不耐,心里更有些发笑。可下一秒......

李姨娘敲开了对面一户的房门,问候几声便进去了。不到五分钟,有个同样二十出头的女子出来,问了周青峰做生意的细节。

在搞清周青峰的身份后,两个女人窃窃私语的商量一会,又敲开了芝麻巷另一家的房门。

没一会,出来三个女人,又分别敲响了另外三家的门。芝麻巷里住了二十几户,全是有权有势老爷养的外室。

她们突然一群麻雀似的跑出来,叽叽喳喳的挤到李姨娘的院子里,商议做生意的细节。

如此一来,周青峰的太虚观之行被迫耽误一天。

周青峰问过之后才知道,这些女人可不是花瓶,为了知情识趣,少不了‘粗通文墨’,还学些经营之道。

至于包养这些女人的男人,走在大街上都是一号人物。女人们只需在枕头边随便吹点风,就能搞定一单买卖,或者了解不少消息。

连郭铭德都大感意外,因为他从一名外室口中得知今年松江布价要涨,原因是江浙一带棉花欠收。

宋元之际,棉种自广东、福建向北传播,松江及其邻近地区得风气之先,棉花种植发展很快。

松江很快发展成当时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屈指可数的棉纺中心。其棉布价格影响极大。

郭铭德是前天才知道棉布涨价的消息。可那名外室比他知道的还早,消息来自一名松江棉商。

江宁也产棉花棉布。

等消息传开,本地纺织品价格已经上涨。若能提前知道,屯上一批便是暴利。

这些女人一个个困在家里,本就对未来极为焦虑,忽而获知有渠道做些买卖,很认真的彼此商议。

最后有十几个女人各出二三十贯,凑了一笔‘小钱’开个铺子,打算雇人到乡间采购,跟郭铭德的货栈对接,销到别处去。

李姨娘等人个个是‘见多识广’,对郭铭德、孙长庆、周继嗣等人都不信任,齐刷刷认了尚且年少的周青峰。

周青峰一分钱没出,成了新开铺子名义上的当家,拿三成干股——只因女人在这年月没啥权力,得挂靠男人的名头才不受欺负。

原因很简单,这小子年岁不大,居然愿意为没啥关系的梅儿出头,也算是个性情中人。

加之他马上就是太虚观的外门弟子,这名头能免去很多麻烦。

至于店铺管理,李姨娘打了包票,“莫觉着女人头发长见识短,就干不好经营。

我们都是欢场中人,察言观色、忍气吞声是基本的。爱撒泼发脾气的,干不了这行。

姐妹们知根知底,都把丑话说在前头,谁也别想占便宜,一切按规矩来。”

周青峰打开虚拟页面,抄了一份小公司的财务、人事和管理规章,算是把开铺子这事定下来。

李姨娘成了首任常务经理,下面还有两个姐妹当财务和出纳,算是把铺子架构搭起来。

女人们细细读过,都没啥意见,用小楷字体重新抄录,写了名字,按了手印。

郭铭德看了那份规则制度也是大喜,虽然跟现行的商业规矩并不相同,但很多细节设想的极为周到。

“青峰老弟,你难道‘生而知之’?不是干了二三十年的老掌柜,可没法随手写的这份规矩。”

郭铭德乐于尝试,当场宣布自家货栈也用同样的规章,要孙长庆学习、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