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邪篇第二十(一)(1 / 3)

黄帝悠闲地坐在龙椅上,手里把玩着一块晶莹剔透的玉佩,眉头微蹙,似乎在思考着什么深奥的问题。这时,岐伯背着他的药篓,慢悠悠地走了进来,一脸悠哉。

黄帝抬头望向岐伯,一脸好奇地问:岐伯啊,我这心里老是有个疙瘩,你说这“邪在肺”到底是个啥道理呢?为啥肺一受邪,人就各种不舒服呢?

岐伯放下药篓,笑眯眯地说:哎呀,陛下这个问题问得好!咱们中医讲究的就是个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相克。肺呢,属金,主气,司呼吸,还主皮毛。要是肺里进了邪气,那可不得了,整个呼吸系统都得乱套!

黄帝恍然大悟状:哦~这么说来,邪在肺的时候,人会皮肤痛、忽冷忽热、喘不上气、出汗,还咳嗽得肩背都跟着疼?

岐伯点头如捣蒜:对对对!陛下真是聪明绝顶!这皮肤痛啊,是因为肺主皮毛,肺气不宣,邪气郁滞,皮肤自然就跟着遭殃了。寒热呢,是肺气失和,卫气不能很好地调节体温。上气喘,那是肺气上逆,呼吸不畅。汗出,肺气不固,汗液就容易外泄。至于咳动肩背嘛,肺经循行经过肩背,肺气不利,肩背自然就跟着难受了。

黄帝饶有兴趣地接着问:那岐伯,你说这该怎么治呢?取之膺中外腧,这是哪几个穴位啊?

岐伯神秘一笑:陛下别急,听我慢慢道来。这“膺中外腧”,放在现代穴位里,大概就是云门和中府了。云门穴啊,就在胸前壁的外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这个穴位啊,就像肺脏的一扇大门,打开它,肺气就能顺畅地出入,邪气也就容易被赶出去了。

黄帝做出推门状,笑得前仰后合:哈哈,这么说来,云门穴就是肺脏的“迎宾小哥”了?

岐伯忍俊不禁:陛下真是想象力丰富!没错,云门穴就是肺脏的“迎宾小哥”,负责迎来送往,让肺气畅通无阻。而中府穴呢,就在云门穴下一寸,平第一肋间隙处,前正中线旁开6寸。这个穴位啊,是肺经的募穴,也就是肺脏在体表的“代言人”。刺激它,就能直接调节肺脏的功能,让肺气恢复正常。

黄帝若有所思道:那“背三节五脏之傍”呢?这又是哪几个穴位?

岐伯比划着解释道:陛下您看,这背三节啊,大概就是胸椎的第三、四、五节附近。五脏之傍呢,就是这些脊椎旁开的穴位,对应着五脏。其中啊,跟肺关系最密切的就是肺俞穴了。肺俞穴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这个穴位啊,就像是肺脏在背部的“小秘书”,负责记录肺脏的状态,咱们刺激它,就能给肺脏发个信号,让它知道该干啥了。

黄帝恍然大悟道:哦~那风门和大杼呢?它们也跟肺有关?

岐伯点头道:当然了!风门穴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顾名思义,它就是人体抵御外邪的“大门”。肺气虚弱的时候,这扇门就容易关不严,邪气就容易趁虚而入。咱们刺激风门穴啊,就能增强肺气的防御功能,让身体更结实。大杼穴呢,在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它是八会穴之一的骨会,主管骨骼的生长和修复。虽然它跟肺的直接联系不那么明显,但中医讲究整体观念嘛,肺气足了,骨骼也能得到滋养,所以刺激大杼穴对肺也有好处。

黄帝摩拳擦掌道:哈哈,听起来这些穴位都挺有意思的!那“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又是咋回事呢?

岐伯笑眯眯地解释:陛下啊,这“手疾按之”呢,就是咱们用手指快速按压这些穴位,感受一下有没有酸胀、疼痛或者舒服的感觉。如果有啊,那就说明咱们找对地方了!“快然”呢,就是按完之后感觉神清气爽、心情舒畅。这时候啊,咱们就可以“乃刺之”了——用针灸针轻轻刺入这些穴位,通过调节气血、疏通经络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黄帝好奇地问:那“取之缺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