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朝强盛的时期,曾经拥有过很多仆从国,对外的战争的军事力量,基本上是以仆从国为主,仆从国不仅要出兵,连军费都要自己承担,唐朝出动一支军队作为督战队。就跟如今的米国一样,作战时组织盟国参战类似。
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唐朝的损失小,死的人大部分是仆从军,军费消耗也少。缺点是仆从军是被迫的,作战时缺乏主动精神,战斗力较弱,甚至有临阵倒戈的危险。
大唐天宝10年,唐朝在与阿拉伯人的怛罗斯战役中,唐军大将高仙芝本来已经取得了胜利,结果仆从军葛逻禄部族临阵倒戈,
他们的叛变成为了怛罗斯之战的转折点,最终导致了唐军的惨败。
这次出兵波斯帝国,李佑是希望能够由唐军做主力,可是阻力很大,包括李世民在内,朝廷还是希望通过消耗仆从国的军力,来达成战争的目标。
这个可以理解,毕竟唐朝不想消耗自己的力量。
李佑很无奈,他必须依靠这样的军队,去对抗强大的阿拉伯人。
如果说李佑在唐朝这个时代,有最不愿意交手的军队,排在第一位的就是阿拉伯人。
这天夜里,李佑等人在山谷中宿营。
在李佑的中军大帐里,众人围着温暖的火盆,听哈米德介绍大食人的情况。
当哈米德说到阿拉伯军队的时候,脸上神情凝重,微微显出恐惧之色,在他身边的那些大将们,一个个的神情也都跟他差不多。
高通、白虎和米淮看到他们的样子,不由得对他们产生了轻视的感觉。
李佑不同,他的神情跟哈米德等人差不多,甚至还带着些沮丧。
随着哈米德的讲述,在众人面前展现出一副惨烈的战场画面。
去年八月初,波斯重镇阿巴丹。
清晨,一场夜雨过后,阿巴丹城外雾气蒸腾,一支大军正在悄然逼近。
哈米德带着3万大军出城,在东门外的旷野上列阵迎敌。
不久以后,阿拉伯军队开过来了,他们一声不响地在波斯军队对面列阵。
波斯人和阿拉伯人都在头上包着缠头,波斯人的缠头较高,颜色较深,衣服的颜色也相对鲜艳。阿拉伯人的缠头和身上的衣服,以白色或者浅灰色为主。双方即使混在一起,也很容易辨认。
哈米德的军队得到了李佑的支持,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战阵排列井然有序。
阿拉伯军队大约一万多人,他们的武器五花八门,大部分人身上没有铠甲,排列的队形看上去松松垮垮的。
此时,如果有人在远处比较,一定会得出结论,阿拉伯军队比不上波斯人。
可是,如果有人能够走到两军的队列前面,看看那些临阵的将士们的神情,就会有新的发现。
波斯人看上去紧张、恐惧、兴奋,激动。
大食人看上去十分镇定,眼神里却充满了狂热。
战斗开始了,两支军队呐喊着朝着对方冲去,数万人马像两股的巨大的洪流,在大地上流淌着。
在冲击的过程中,漫天的箭雨不断落下,双方都死伤惨重。
波斯武士不断地有人倒下,他们身边的人脸上充满了畏惧,有人退缩了,很多人想停下脚步,却被裹挟着继续向前。那些中箭的人,停留在原地等候救援,眼睛里甚至充满了庆幸的神色。
阿拉伯战士也在不断地倒下,其他的战士们却好似未有看到一般,他们的眼神狂热、凶恶、贪婪甚至充满了欣喜,唯独没有恐惧。
一个阿拉伯战士倒下了,他一条腿中箭,一瘸一拐地继续向前冲锋。
另一个战士倒在地上,他艰难地向前爬行,身后拖着长长的血迹,照样是在向前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