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猪队友大伯朱守仁一行三人,解决了一个隐患,朱平安顿觉轻松了不少。
不枉自己略施手段,给他们“看”了几篇精心准备的故事,原以为还要再给他们看几篇故事,没想到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这么差,这就受不住了。
看着大伯他们的身影消失在远方,朱平安微笑着返回校场,查看将士们骑术情况。
浙军加紧操练骑术已经两日了,不过骑兵不是那么好练的。浙军老兵由于接触马时间长,骑马都很娴熟了,不过也仅此而已,想要成为合格的骑兵,用刘牧的话说,至少还需要两个月时间才成。
骑兵可不是骑马奔驰那么简单,骑射这一项,光合格水平就得至少需要三个月才能练成,更不用说还有马术、队列、马上格斗等骑兵必备技巧,一整套下来,至少得半年左右时间才能训练出一个合格的骑兵。
江南缺马,义乌新兵又都是农村人,以前几乎没有接触过马,这两日加紧操练下来,他们大部分也只能做到骑在奔驰的马背上不被摔下来而已。
不过,这也达到朱平安预期了。
朱平安也没想着能在这么短的时间练出一支骑兵来,能会骑马就可以了,骑马可比步行快多了,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浙军机动灵活性了。
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倭寇,朱平安对浙军做了轻微调整。
一伍骑马娴熟的浙军老兵搭配一伍骑马生疏的义乌新兵,组成一支游骑兵。
朱平安往苏州四面八方派出了十五支这样的游骑兵,每两个时辰回营轮换一次,令他们在苏州周边游曳。一方面锻炼马术,一方面监视倭寇。
除此外,朱平安还骑马走遍了苏州周边,精挑细选了十五个高地,都是宜于互相瞭望的高冈、丘阜,令人在其上搭建了简陋的烽火台,十五高地共搭建了十五个烽火台。
十五个烽火台以苏州城为圆心,呈三环分布,每一环有十个烽火台,每环间隔八里。
古人烽火台一般间隔十里,朱平安担心距离太远,不易于观察,改为了八里。
至于狼烟的焚烧材料,狼粪不好找,马粪营地里多的是,晾晒的半干半湿的马粪,配合上油脂、干柴、湿柴还有芦苇、艾草,以干草干柴和油脂引火,续上半干半湿的马粪还有湿柴,一旦点燃起来,浓浓的黑烟滚滚而上,八里之外清晰可见。
当然,烽火台白天靠烟,浓烟滚滚,白昼易见;晚上靠火,火光冲天,夜晚易见。如果晚上点燃烽火的话,则以芦苇、艾草、干柴配合油脂为燃料。
每一支外出游曳的游骑兵负责一个烽火台,他们在游曳之时,都要在烽火台留守五人。
一旦发现倭寇的行踪就第一时间点燃烽火示警。
所有在外游弋的游骑兵看到烽火,都要纵马奔驰敲锣示警周边村镇的百姓,倭寇来了。
朱平安还特别叮嘱将士,如果遇到阴雨天或者雾天,能见度低,看不清狼烟,在点燃烽火后,要第一时间骑马飞驰至下一个烽火台示警。
朱平安还在浙军大营,专门安排了两伍将士,负责眺望烽火台方向。一番有烽火点燃,这边要在第一时间察觉烽火,以便做好部署应对。
朱平安在派游骑兵时,特意给他们强调道:
“你们的任务是示警,我不要求你们阻击倭寇,更不要求你们杀伤倭寇,遇到倭寇,伱们以示警为第一要务。只要提前示警,本官就给你们记一大功。“
“完成示警后,再骚扰、阻击倭寇,为老百姓撤离争取时间。”
“要发挥火铳和马匹机动灵活优势,避免跟倭寇近身作战。”
朱平安给游骑兵下达命令是以示警为主,骚扰、阻击为辅。倭寇剽悍,又人多势众,派遣出去的游骑兵骑术欠火候,人数又少,不是倭寇的对手。
朱平安仔细的叮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