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六章 官家的成长(1 / 2)

赵桓这个问题,才是李纲想问的问题,为什么要军卒救灾…

“各州府官员都对这条调令很有意见,各地府兵还是不动为妙,否则这原来还只是水患,就得加上兵灾了。”李纲擦了擦额头的汗提醒官家说道“不是什么兵,都是岳飞的河间军冻死不拆屋,不是韩世忠的山海军对百姓秋毫无犯…”

“两荆水军乃是宗少卿和杨幺亲手训练,这军纪是按着岳将军那一套来的,自然可以去救灾。臣就派了两荆水军去了。”

赵桓紧蹙的眉头才舒展了一些,他看到的大宋军队,是什么样的?

令行禁止,军纪严明,作风优良。

但是大宋的军卒眼下,除了河间军和山海军能做到如此,其他的不比流匪好到哪里去。

赵桓才意识到军民鱼水情,也只能出现在后世,眼下这个时间节点,百姓看军卒如同看流匪,几无差别。

“是朕想当然了。”赵桓无奈的说道,但是筑堤之事,总得要做,军卒的军纪无法保证不扰民,甚至有可能会扰乱本就混乱的灾民。

“臣建议调集各地民夫,由工赈院牵头,先把灾区的堤坝重铸起来,同时督促各地府官,把百姓们调动起来。还有红巾军可堪一用。”李纲解释着。

他反对了官家的政论,拿不出更合适的方案,那不是一个合格的大宋宰执。

“红巾军?”赵桓的脑海里复现的是韩宋红巾军,这不是应该到了元末明初才会有的军卒吗?

李纲看着官家脸上的疑惑说道“金人屠掠河东、河北两路大部分州郡,两河民众组成忠义民兵,纷纷反抗,袭扰金人军寨行军,河东、河北百姓以红巾为号,号红巾军。”

历史事件提醒元末明初红巾军起义,口号为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其首领韩山童自称乃是宋徽宗赵佶的八世孙,其三路军卒北伐,其军卒也多是北地军民。西路军甚至攻破了元上都,转战至辽阳等地,沉重的打击了元军士气。

红巾军由来已久,自金人南下之时,就已然存在。

赵桓这才想起来,在太原、大同、锦州、辽阳等地,他多次见到了大宋军卒们,臂膊上的红巾,也有的带在了顿项上,本来他以为是在辨识敌我。

感情,他们的这个背后,还有红巾军这件事。

“那就调集一下各地红巾义军,前往灾区,所需粮草一应国帑、内帑交付。”赵桓点头说道。

“红巾军不要粮,已经在路上了。”李纲笑着说道“都是自发的,今年河东、河北两路丰收,百姓手里有粮食,秋耕谷豆之后,各地红巾组织起来,前往了灾区救灾了。”

赵桓看着李纲,眼神里带着满意,大宋养士一百六十载,养了一群废物,大宋苛刻了百姓一百六十年,一处有难,八方支援。

赵桓总觉得自己对文臣们有偏见,这不好,但是有时候这些事,一件件发生,他觉得自己的偏见越来越深了。

他点头说道“好事。”

李纲看着官家的脸色,犹豫的说道“潭州被起事的百姓给攻破了,潭州知府刘安道被杀了。”

“两江各路,群盗蜂起,大者攻犯城邑,小者延蔓岩谷,多者万计,少者屯聚。攻破潭州号天王,攻破建宁者名索弥勒,为至不可胜数。”

“声势骇然,已经有数个州府被围攻,其号称,天王出世,弥勒下生,生黎民,济苍生。”

李纲小心的看了一眼官家,这有人造反了,可是官家的脸上居然是一副哭笑不得的表情。

“他们都说朕是阎王爷转世,自己倒是给自己按了个好名头。”赵桓无奈的说道。

他担心的就是这个,有些人心思不定,连累着百姓跟着遭殃。

赵桓看了一眼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