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来司徒府是商量丹阳太守的人选事宜,那是关系到全局的部署,不能大意。可是在杨彪慎终追远的深谋远虑面前,扬州的争夺也只是眼前小事。涉及圣人教诲,被杨彪教训了一顿,荀彧难免有些惶恐。在杨彪面前,他毕竟还是后辈。
但道理好讲,事情却还是要一件件的办。长安的现状就是如此,钱粮都很紧张,如果要提高读书人的待遇,只能从军队和工坊抽调。军队关系到朝廷眼下的安全,工坊关系到朝廷将来的发展,哪个都不能减弱。想来想去,杨彪也没什么好办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朝廷的底子实在太薄了,变法刚刚推行,正是还没挣到钱,却要到处花钱的时候。
三人反复商量,最后刘巴提出一个建议,对盐铁、战马等重要物资实行专卖,先收回来,再交给指定的几家经营,让他们先交纳一定的费用,解决朝廷眼前的危机。至于那些读书人,现在的确没那么多官职安排他们,而且也不宜一概授以官职,可以进行分流,选拔一些学问好的去教书。关中现在有近百万人,没读过书的人儿童很多,能安排一些人就业。让军中再接收一部分,宫里再接收一部分,与各工坊联络,再请他们接收一部分,几方联手,应该能解决不少问题。
最后,他们又谈到了丹阳的问题。杨彪坚持不能放任孙策占据丹阳,荀彧没有直接反对,最后提出一个建议行文洛阳,让太尉朱儁在参加比武的人才中挑选适合的人去丹阳上任,最好是青徐两州的士人。杨彪虽然觉得荀彧有点滑头,施缓兵之计,却也觉得朝廷的确不宜与孙策发生直接冲突,勉强接受了。
最后,荀彧提到一个重要问题扬州可以暂时让给孙策,交州却必须控制在朝廷手中,州刺史、郡太守都要换成朝廷信得过的人,而且要抢在孙策留意交州之前。控制了交州,将来孙策如果有什么异动,就可能从背后牵制扬州,让孙策三面受敌。
杨彪觉得有道理,欣然答应。
谈完事,杨彪让刘巴送荀彧出府。两人一边走一边谈。荀彧问了很多南阳的情况,自承对南阳的事务了解不浅,希望刘巴能够多提意见。刘巴谦虚了几句,对荀彧说,他虽然在南阳考察过一段时间,但是没有具体任职,所得的印象也比较肤浅。要想真正了解南阳的新政,最好还是找那些在南阳做过官的人,比如杨弘。杨弘他接触到了南阳的很多政务,感触比较深,可以让他回来。此外,南阳有不少外地士子,比如颍川的赵俨,关中的杜畿,可以想办法和他们进行接触,了解一些情况。
刘巴最后提醒荀彧,你可以和刘晔接触一下,他从九江来,对九江、庐江的情况比较了解,也许会有帮助。荀彧觉得有理,再三感谢,和刘巴拱手作别。
——
对荀彧的来访,刘晔一点也不意外。寒喧过后,听完荀彧的苦恼,刘晔笑了。
“闻说令君大父是颍川四长之一的荀神君,令君可知在朝廷能够直接任命的官员中,什么人和百姓接触最多,离得最近?”
荀彧略一思索,抚掌而叹,握着刘晔的手。“子扬所言甚是,我怎么把这件事给忘了。多谢子扬提醒。我会向陛下推荐子扬,请子扬在陛下面前言说方略,共襄盛举。”
刘晔喜出望外。他是新来的侍中,在天子身边时间还短,还没等到单独侍驾的机会,只希望荀彧能将他的意见转告天子,没想到荀彧要让他当面向天子进言,这可是难得的表现机会。他连忙拱手称谢。
“多谢令君。”
荀彧很高兴,又与刘晔交流了一些看法,越说越投机,越说越高兴,当即起身赶往天子所住的偏殿。天子倒是知道刘晔这个新来的侍中,听说他有好的建议,也很满意,立刻命人招刘晔来见。刘晔很快到了,向天子行礼,自报家门。
天子勉励了几句,诚心向刘晔请教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