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唉,只恨西羌水牛过不来呀!往返一月有余,一年也不过十来单生意,龚
桑巴眼看着有钱赚不到手,心急如焚。
榆树沟人对龚桑巴恨之入骨,因为从他手中买回来的牲畜价格贵得惊人,有时候还买到病死牲畜。找他理论,他一口否决,拒
不承认。说是再好的牲畜,你伺候不当也会得病,何以见得是我当初卖给你就是生病?安质论价,你情我愿,不存在谁蒙骗谁。
事实也是如此,人们明知道龚桑巴将西羌生病牲畜以极低价格收购,赶到榆树沟高价贩卖,牟取暴利。唯恐自身爱贪小便宜,结
果得不偿失,偷鸡不成蚀把米,只好自认倒霉。
所以,吃亏上当的榆树沟人,再不敢单独予龚桑巴打交道。他们宁愿从李提山几个老马帮手里辗转买回,那怕价格稍微上扬,
至少比龚桑巴的西羌马帮保险。那是因为李提山等将牲畜一次性买回家,在便于打压龚桑巴任意抬高价格的同时,又将牲畜圈养
一段时间。发现有毛病的及时医治,专人精心饲养照料,并明码标价,选出好中差分别以不同价格出手。即使利润微薄,不至于
让榆树沟人吃太大亏,此举获得榆树沟人双手赞成。一来,由不得龚桑巴以独门生意自高自大,任意拿捏;二来,降低西羌人卖
到病死牲畜的风险,几乎是他们没有任何损失可言。铁匠每每听到龚桑巴和他喝酒时,夸夸其谈,心里不仅要问:难道,这就是
李提山所说的对付西羌马帮的办法么?
鬼才知道!或许,龚桑巴本人心里最清楚。
雍州地区的十月天气,风和日丽。东部沿海地区进入十月,已经是金秋,人们收起夏装,穿上秋裤,应对早晚袭来的凉风。而
雍州以南大部分地区,受西南印度洋季风气候影响,依然气候温暖,正常温度在二十二三度左右。可以说,雍州是印度洋温带气
候于高原气候的分水岭。靠近雍州南边的榆树沟,之所以一年四季郁郁葱葱,纯净是拜自西南印度洋气候所赐。
对来自西羌的龚桑巴马帮来说,从寒冷干枯,走向潮湿温润是一种多么的宜人享受。十月底,他带着马帮从西羌赶来一大批水
牛、训马到达榆树沟。没有人直接和龚桑巴搭腔,原因很简单。大凡直击和龚桑巴面对面谈生意,十有九不成。一个要多,一个
要少,大家都不让步。不像李提山,一下子给龚桑巴一锅端,甭管牲畜是死是活一口价喊到底。因此,每每碰到一个人单独和龚
桑巴砍价,他总是故意抬价,逗生意不成。反正自己不愁卖,除非白虹贯日,大势已去。否则,休想沾到我龚桑巴便宜。
和往常一样,只要来榆树沟,鸳鸯铁匠铺就是他安身之处。虽然不同住驿站花银子,住铁匠铺他也省不了几两。因为,每一次
上门,不给铁匠和万菊花带点东西,他说什么过意不去。只是这一次不同以往,他给铁匠两个小姑娘带上西羌人的金银首饰之类
礼物。为什么送手工艺品给孩子们,因为不需要花银子购买。那是因为龚桑巴从西羌带出一个人,是个专门从事生产手工艺品的
银匠师傅桑格多。在西羌,做银匠活遍地开花。除了放牧、织布,女人剩下时间全部做手工艺活。物以稀为贵,做的人多,市场
货源饱和,供大于求,好多东西便卖不出去,赚不了银子。
原本,桑格多于龚桑巴并不熟悉。之所以带着桑格多来榆树沟,是因为桑格多慕名找到龚桑巴家中,毛遂自荐说自己想跟龚桑
巴一起去榆树沟做买卖。碰巧,那龚桑巴前来榆树沟还没有赶回西羌。求人办事怎么说自己得显得大大咧咧,第一次来到龚桑巴
家的桑格多,遂将随身携带的手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