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姐儿的事情,你抓紧办。”
“老太太,这事...”
看到吴怡脸上的神情,老太太眉毛一下子挑了起来,随即又叹了口气。
“儿啊,你知道文庙皇帝为何能登基?当初他在宣庙皇帝的几个皇子里可并不出众。”
“儿子不知。”
“因为他的老师文成公。文成公性子刚正耿直,宣庙皇帝厌烦他的谏言,干脆有事就派他出去当钦差。赈灾济民派他去,行军打仗也派他去。虽然文成公不会打仗,但他刚正清廉,不偏不倚。十几年下来,军中将领官兵无不感激文成公公正,愿意为他们说话。”
“后来宣庙皇帝立储君,文成公极力为文庙皇帝说话,五军都督府、各督抚、各军镇纷纷出言附和。于是文庙皇帝就成了储君。”
吴怡听得心情有些激动,“老太太,宣庙皇帝是见到朝中诸军皆拥护文庙皇帝,立其他皇子怕引起兵变,所以就立文庙皇帝为君。”
“是的。岑益之才二十多岁,万一皇上熬不过花甲诅咒,还有十几年。按照他的本事,十几年下来,大顺朝能打的地方怕是让他打了遍。”
“老太太,岑益之不仅会打仗,还会练兵。”
“这就对了。就算万一出了什么差池,我昌国公府只是损失一位庶女,怕什么?如海跟岑益之关系密切,请他帮忙说合,肯定能成事。”
“老太太想得周到。”
“老太太,老爷,六姐儿来了。”
有丫鬟在门口禀告道。
“快请进来。”
只见一女子款款走进来,十五六岁的年纪,长挑身材,肌肤微丰,腮凝新荔,鼻腻鹅脂。那双眉眼生得格外俊秀,顾盼神飞。正是吴怡庶出的六女儿,吴念秋。
“见过老祖宗,见过老爷。”
“六姐儿来了。快,快坐到我的身边来。”老太太眉飞色舞地说道。
等到六姐儿坐到身边,她拉着那双手,满脸怜爱地说道:“真是我们吴家的人,瞧瞧这眼眉,瞧瞧这脸蛋,真是人才里掐尖儿出来的。有十六了吗?”
“回老祖宗的话,我正月刚满的十六岁。”
“十六岁了,是大姑娘了。”说到这里,老太太转向吴怡,很郑重地说道,“老爷,你可要为六姐儿找位如意郎君。京里的才俊找不到,就到外头找,万万不能亏待了我家姐儿。”
“老太太放心,儿子一定会为念秋找位称心如意的郎君。”
听到祖母和父亲的对话,聪慧的吴念秋脸色变得有些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