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分苦涩。笑着笑着,他再也笑不出来了。
“益之,‘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而今天下几处乱事,已经逐一被昱明公和益之你联手平息。总归就要四海宴清,天下太平。一旦这太平盛世到来,我等这些出身卑贱,只知道做实事尽实务,却不会吟诗作对、满嘴圣贤道理的能臣干吏,会遭人嫌弃的。”
“太平盛世?孔圣人念叨了一辈子,他的徒子徒孙又捣鼓了上千年,什么时候有过真正的太平盛世?在他们眼里,只要把这世上所有人都变成道德君子,就是大同世界了。可惜啊。元邱兄,你觉得可能吗?”
李尉连连摇头,“怎么可能!只要有人,就必定有私心私欲。而且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各人的心思欲望也就千奇百怪,怎么可能各个都克己复礼?儒家教化了上千年,教化出几个真正的道德君子?反倒伪君子居多!”
“人都是这样的。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好逸恶劳;严于律人,宽于律己。总是希望别人成为圣贤之士,自己嘛,总是有各式各样的理由和借口。”
岑国璋对李尉的话非常赞同,还补充了几句。
“是啊,这就是人性。偏偏那些人要‘灭人欲,存天理’。”李尉接着说道。
岑国璋看了一眼李尉,想不到他对儒学怨念很深啊,想必是在考秀才等过程中受过很大的伤害,所以才有如此深的怨恨。
“元邱兄,朱子所说的这句话,还有下文,‘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他所言无非要求大家克制过度的欲望,量力而行。偏偏被某些酸儒歪曲,上纲上线。”
“其实这说明一个很大的问题。孔夫子的圣贤之说,用在修心养性,培养个人品德上,颇有建树。可要是非套用在治国安民上,就偏差太大。可有些儒生为了一己之欲,胡乱解释,非要把圣贤道德跟治国扯在一起,那就越扯越偏,最后扯到蛋了。”
听到这里,李尉拍案叫好!
“妙,益之说得通透!不愧是昱明公的高徒。治国安民,首先讲得就是一个利字。没有利,何来的仓廪实和衣食足?偏偏那些儒生大才子,圣贤道理讲得头头是道,诗词文章写得是如花似锦,要他去实国家仓廪,足百姓衣食,却一筹莫展。”
李尉也被岑国璋的话挑起了兴致,滔滔不绝地谈了起来。
“于是这些家伙避实就虚,大谈什么‘仁政’、‘王道’和‘礼制’。什么仁者无敌,以德服人。什么遵三纲五常,天下自然安宁。可是问他们,当如何让百姓们‘养生丧死无憾,始王道’,却左顾右盼,答非所问。”
岑国璋看着李尉激动的样子,知道他这位天下知名的能臣干吏,跟自己一样,没少吃过那些名士大儒的口水喷。
只是自己加入到王门,有靠山,后来有钱又有人,谁敢喷自己就灭了谁。于是也就很少有人敢喷自己了。
可李尉一直是孤臣,最大的靠山就是皇上。以前皇上一门心思励志图新,他自然简在帝心,是御前一等一的宠臣。
现在皇上觉得天下太平了,他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修道求长生,打破大顺朝历代皇帝寿不过花甲的诅咒!如果他做到了,不仅是中兴明君,更是大顺朝皇室的丰碑,可以跟太祖太宗皇帝一起,在太庙永亨祭祀。
皇上心有另属,李尉自然就被有所疏远。下面那些人,别的不行,察言观色极其敏锐,立即换了一副面孔。
那些名士大儒也闻风而起,把李尉当成反面典型和靶子。
想到这些,岑国璋心里忍不住心头一动。
他伸手按住李尉给自己倒酒的手腕,朗声道:“元邱兄,何不有话直说!”